东沙古镇,我的故乡,承载了我儿时的记忆

文/叶子

清明,因为要给外婆扫墓,又回去了一趟东沙。扫墓结束后时间还有些早,就在小镇里走了一会。

东沙古镇,我的故乡,承载了我儿时的记忆

东沙是一个小镇,也是一个古镇,与江南其他的古镇不同,这里没有小桥流水,更多的是浓浓的渔岛风光。

东沙又不只一个古镇,它也是我的故乡,我儿时的大部分记忆都与东沙有关,我曾在这里欢笑,也在这里哭泣。

自打外婆走后,我就很少去东沙了。即使去了,也多是行色匆匆。我曾以为,对这个小镇的印象在变模糊,可当我再次走进它时,依然是那么熟悉而亲切。

从山上下来,先到的是海边。现今的海边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滩涂和芦苇,而是修了整齐的堤坝和宽阔的公路。站在路边远眺,海天交际的地方泊着几艘小船。

东沙古镇,我的故乡,承载了我儿时的记忆

再往前走一段路,能看见几间极具私密而又气质卓越的房子,走进一看才知道是新开的民宿。

民宿面朝大海,依山而建。从门口进去,入眼的是斑驳的老建筑,虽然明显是修葺过,但依然是灰瓦石墙,保留了旧时的风格。屋外摆放着几张藤桌藤椅,屋内有雕花的木床、老式的水缸,还有三五牌经典台钟,落在光影里,感觉走进了上个世纪。

住在这样的地方,听海、看书、品茶,该是怎样的惬意。时光仿佛能在这里静止,那些烦恼好像都被扔进海里。

正当我遐想时,却听母亲感慨起来。母亲幼时就住在这里附近。因为家里穷,房子是用木梁和土砖搭建而成,门前也没有高高的堤坝。遇到台风天,海水会漫进家里,房梁在狂风中也会瑟瑟抖动,好像随时都会倒塌,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但也有快乐的时候,那是渔船回港的时节。那时的海边可真是千帆林立,一筐一筐的鱼从船上运下来,捕鱼人一边装鱼,一边唱着渔民号子,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海滩上很快堆满了鱼筐,常常也会有鱼从筐里漏出,母亲她们就会在放学后去海滩上捡鱼。

“那都是极好的大黄鱼,是现在有钱都买不到的了……”母亲略带遗憾地说道。

在母亲的感慨中,其他人也回忆起儿时的光景。我们一边说,一边走,不知不觉走进了半山腰的民居。有不少人家开着门,欢笑声从门里传出来。也有一些大门紧闭,许是早已搬离了小镇。

东沙的民宅多是相似的,大门几乎都是破旧甚至掉漆,没有什么气派。但门里往往是一个错落有致,环境清幽的小四合院。房子很多都是砖木结构,梁架柱头上浮雕着花卉,小小的雀替上雕着一些花纹。院子里有大大的水缸,花坛里种满了花。整个院落幽静淡雅。

有些人家到没有这么古朴,翻建了一些新式的住宅,有了铝合金的玻璃门,但那份静,就像刻入骨髓一样,不会随着房子的变化而变化。

与许多江南的小镇一样,东沙除了这些古色古香的民宅,还有很多纵横交错,密密匝匝的弄堂。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外婆家门口的弄堂和青石板路。儿时的石板路并不齐整,石板也是大小不一,但走在上面甚是稳妥,小孩子都喜欢到弄堂里玩耍。我和弟弟也常在弄堂里跑来跑去,不知疲倦。偶尔也会往深处走去,看看这石板路的尽头到底是什么。其实小巷的深处就是一间低矮的,瓦楞上长满青苔的小屋,但就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引得我俩常常前去。

东沙古镇,我的故乡,承载了我儿时的记忆

后来弟弟去了异乡,我也年岁渐长,就不再一人乱跑。更多的时候,我一人在弄堂里慢慢地走着,走到街边屋角处往往会遇见盛开的美丽的花朵,我便停下来开始赏花,一赏可能就是一个小时。

雨天的时候,弄堂里也是别有一番韵味。雨滴落在石板上,一粒粒水花溅开来,散落在石缝里,石缝里青苔更加绿了。有邻家调皮的小孩,穿着雨靴,打着伞,在弄堂里跑跑跳跳,故意踩起一汪汪浅水。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但他们依然笑得欢快。

而我更喜欢站在屋檐下,看雨水从檐上滑落至水缸,发出叮咚的悦耳声。院子里的花草在雨水的洗涤下,愈发娇艳。整个巷弄在雨中也更显静谧,就好像是戴望舒笔下那条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

那时候,我们总以为日子就是这样慢慢的不会改变,就像青石板路,走不到尽头 。蓦然回首,却发现离它已是那么遥远。

那些曲曲折折的石板路,总有一条通向外面。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精彩,于是我们一次次挥手告别。但不管我们走得多远,这些石板还是在那里,静静地替我们记载着时光的故事。

小镇真得不是很大,从弄堂出来就是街上。虽然到了清明,街上的人也多了不少,但总也不能与旧时的繁华相比了。

曾听老一辈说起,东沙沿海而居,得渔业与盐运之利历来就是繁盛之地,到了清朝与民国时期,发展更是迅速。清朝文人王希程曾这样形容鱼市的热闹,“海滨生长足生涯,出水鲜鳞处处皆。才见喧阗朝市散,晚潮争集又横街。”

时光荏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转行并离开东沙,古镇也就剩下一些老人以及街边老字号的商铺,还在诉说旧时的传奇。

如今的东沙老街,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路两旁建起了渔业博物馆、方言馆、有民俗文化展览馆“百年东沙角”,供人观赏,了解其百年历史。

东沙古镇,我的故乡,承载了我儿时的记忆

聚泰翔布店和老电影院虽然还是原来的样子,但都喷了新漆,似乎过一会就有人来买步,来看电影。中西合璧的建筑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少游人都在拍照留念。

老街的风情不仅在于这些特色建筑,更在于浓厚的市井气息。街上还住着许多人家,开了不少店铺。行走其中,有店家在叫唤“买海棠糕了,买香干了,买石花了。”刚好肚子有点饿了,就三样都买了一点,坐在店门口的长板凳上,悠闲地吃了起来。

海棠糕、香干、海石花是东沙最富盛名的三样小吃。小的时候这三样食物几乎满大街都是,因此没觉得有多好吃。然而现在,就算是东沙,也只能在这横街一带买到了,且味道似乎也与以前不同,突然就有了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惆怅感,原来自己对这座小镇竟有这么深的眷恋。

我们可以沿着石板路走出小镇,但走不出它圈住的思念。

时光悠悠,古镇在百年里见证了繁华,也亲历了落寞。但不管再怎么变化,它总是我的故乡,也我心里恒久的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古镇   儿时   老街   香干   横街   石缝   水缸   弄堂   旧时   石板   美文   外婆   雨水   小镇   故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