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中医告诉你夏季如何快乐健康的吹!空!调

夏季空调使用频率高,若未能及时清调,就容易沉积尘埃,滋生螨虫、细菌、霉菌等,再加上空调房内门窗封闭,室内空气不流通,致病菌随冷风吹出,浮游在空气中,吸入人体后,就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甚至过敏性肺泡炎等过敏性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小孩子,抵抗力本就不如成年人,更容易中招。高温天气以来, 因为空调引发呼吸道疾病的小病号明显增多。

株洲中医告诉你夏季如何快乐健康的吹!空!调


以慢性咽炎为例,拖久了会导致咽部腺体和黏膜萎缩。咽粘膜及黏膜下组织变薄,血管及腺体都减少,咽部干燥,起皱或发亮。有时咳出带臭味的干痂、口臭、恶心,各种由咽炎引发的症状都会出现。最可怕的是还会波及邻近器官组织。

①若感染向上蔓延,波及耳、鼻,可导致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中耳炎;

②向下发展,可侵犯喉、气管等下呼吸道,引起急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

③若病菌及毒素侵入血液循环,则可引起全身并发症,如急性肾炎、脓毒血症、风湿病等,对身体危害很大。

如果是病毒或者细菌引发呼吸道疾病,那就要去医院及时就诊。


但如果只是因为空调房待得过久,引发喉咙干涩、发痒等不适,或者慢性咽炎者想缓解被天气诱发出的不适感, 其实可以用一些中医的调理手段。

比如说,喝蜂蜜水,或者炖一碗冰糖雪梨等,不过,单吃水果,功效总是不那么明显,吃多了,又容易脾胃偏寒。


夏季如何快乐健康的吹空调?


1 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由于室内外环境不同,长期处于相对极端的温度下,身体调节能力失调,久而久之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病。因此,建议一般情况下,最好将空调调到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可超过7℃,否则会加重体温调节中枢负担。


2 进屋十分钟后再开空调

有些朋友出了一身汗,回到家马上打开空调猛吹,这样有害健康。因为此时毛孔完全打开,还来不及闭合,容易让体温急剧下降,诱发感冒等病症。因此,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室内,应至少10分钟以后再开空调。


3 空调风应往上吹

开空调时,冷空气向下沉,因此风最好向上吹,避免冷风直吹身体。靠近空调的人,最好面对空调坐,因为冷风从后面吹着你的背部、腰部,比迎面风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更大。


4 睡眠时温度适量调高

睡觉时人体体温下降,若图凉快彻夜开着空调,同样容易引起头痛、感冒等,睡前一定要调高温度,或设置定时关闭。


5 保护颈椎、膝盖等关节

最好多预备一条小丝巾,围住颈部;

穿裙子或短裤时可用披肩护住腿部和膝盖;

特别是有颈椎病、风湿病的人群更加应该注意这些位置的保暖。


6 注意通风

开空调会使室内空气变干,并且由于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容易让人鼻塞、喉咙干、打喷嚏等。因此,应该注意时常换气,建议1个小时左右开一次窗,每次约15分钟。尤其是一些患呼吸道疾病的人,开空调的时间尽量要短。


在空调房里待久了,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 喉咙干痒,有时候还痛

· 眼睛干涩,有时还流泪

· 手脚冰凉,披肩不离身

该咋办?


1 铁皮石斛

株洲中医告诉你夏季如何快乐健康的吹!空!调


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仙草”之称。《本草纲目》记载,铁皮石斛“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益智除惊,轻身延年”。

做法:取5克石斛洗净后,开水冲泡十余分钟后即可代茶饮用,可冲泡3~5次。还可搭配10克左右的麦冬一起泡水、煮水喝。

功效:石斛生津利咽,有助于缓解口干舌燥和头昏乏力等症状,又有滋阴清热之效,用来滋润补水,效果不错。

石斛以清胃热、生津除烦为主,适合阴虚体质的人(表现为口干舌燥、喜冷不喜热、体形偏瘦等)。


2 姜枣茶

中医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夏天经常吹着空调、吃着冷饮,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


在中医看来,如果长期受寒,寒气收敛易导致肌肉紧张,经络不通畅,影响全身气血运行,典型表现就是手脚冰凉。

做法:切取3~5片生姜或干姜,加数颗红枣一起用开水冲泡。或用沸水煮5分钟,更能充分发挥姜的功效。还可以加入适量红糖。

功效:适合气虚和阳虚体质的人(表现为脸色萎黄、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且最好在白天饮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株洲   石斛   腺体   风湿病   生津   口干舌燥   黏膜   咽炎   干涩   铁皮   冷风   体温   功效   夏季   中医   温度   呼吸道疾病   空调   快乐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