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迁怒不二过

孔子极为看重的学生,被后人尊称为复圣的颜回是能够做到不迁怒不二过的道德楷模。

迁怒于他者是人受到伤害和委屈时的本能反应,现代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名称叫踢猫心理。譬如一个职员受到主管的批评,因为自己地位实在低下,不能向其他人撒气,正好下班的路上碰到一只猫,好了,满肚子的委屈和怨气有地方出了,于是,叭的一脚踢向无辜的小猫,小猫呀的一声尖叫嘶吼着逃跑开去。你看,人只有向更为弱小的人或者动物发泄自己的怨气和情绪。而有德之士,则是能够做到即使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也不会迁怒于他人,更不会怪罪于比自己弱小的人或者小动物。为什么这里我单单要说小动物呢?试想,再有怒火的人,他敢向狮子老虎、藏獒狼犬之类的猛兽动怒吗?所以说不迁怒于他人,特别是不迁怒于弱者,乃是人性的光辉和最亮的光芒。

人犯错误在所难免。古代贤人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鲁迅先生曾经精辟地论述道:除非圣人或者傻子不会犯错误。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推许的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还有“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些说法都是允许犯错误、容忍犯错误,其目的是给犯了错误的人一个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但是我们中国人不能容忍的是在同一个地方第二次犯相同的错误,这就叫不二过。一个凡人,很容易在相同的地方跌倒两次,这叫做不长记性。我们往往会好了伤疤忘了痛,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失去警惕,以致又在相同的情景再现时又犯同样的错误。

如何避免二过呢?首先是要善于总结,要分析透彻犯错误的主客观原因,要深刻汲取失败的教训,从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其次是要铭记犯错误的具体情形,比如犯错误的时空环境,犯错误的样式,犯错误后的后悔不及与锥心之痛,只有长记性,才能避免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最后要在行为模式上纠偏。我们往往会依赖习惯的做法和思维方式,导致路径依赖的产生。明明知道方法路径是火坑,但偏偏要往里跳。所以一定要走出路径依赖的泥淖,说新话,走新路,开新局,最终避免二过现象的产生。

所以说,我们修身养性,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德之士,一个重要的法门就是努力做到受到伤害和委屈时不迁怒于他人,特别是不能迁怒于比自己弱小的人;一个重要的行为模式是不能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如果老是犯同样的错误,老是在同一个地方重复跌倒,一副永远也不会成熟,永远也长不大的样子,这个实乃人生大忌啊!因此,我们要度过一个更加有道德价值的人生,就应该牢记不迁怒不二过这六个字,并身体力行地践履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浪子回头金不换   孔子   麻痹大意   小猫   不白之冤   孰能无过   怨气   记性   弱小   路径   委屈   道德   错误   模式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