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濡首,亦不知节矣

《易经》云:饮酒濡首,亦不知节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过分安逸享乐,不知节制,将会招致祸患。万事过犹不及,适当的享受是可以的,如果过分享乐,就会招致祸患。过度纵欲,会损害身体;过度饮食,会肥胖;过度饮酒,伤身败德。一个人,只有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过于贪图享乐,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美色赏心悦目,但是贪图美色,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色字头上一把刀,向有色是刮骨钢刀的说法,还有二八佳人体似酥、暗地叫你骨髓枯的形象说法。美食令人着迷,在大快朵颐之中会真切的感受到人世间的美好,不是有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的流行说法吗?但是贪图美食,就会让我们变得大腹便便,成为油腻大叔,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由于肥胖,也会衍生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富贵病,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美酒令人醉,在酒精作用的微醺状态下,顿觉世界是如此美好,一切的心中块垒、抑郁与不快都会烟消云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场景。如果这个世界,缺乏了美酒,可能好多庆功的场合都要逊色不少。但是烂酒的人必败德,酒后失德失格的人和事比比皆是,喝个养生酒,才是酒中真意。


人,在本来意义上,不过是一个高等动物。贪图声色犬马、追求口腹之欲,实在是本能使然。按照本能生活,是令人最舒服、最惬意的。古希腊伊壁鸠鲁学派明确提出快乐主义中心是人生问题。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善。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觉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伊壁鸠鲁又具体区分了三类不同的快乐:第一种是自然和必需的,如生活中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类欲望的满足就能产生根本上的快乐;第二类是自然的,但是却是不必需的,如性欲的满足,或者奢侈的宴饮,这类欲望的满足同样体现为快乐,但却不能增加新的快乐;第三类是既不自然又不必需的,如虚荣心、权利欲的满足,当然同样可以给人带来快乐。而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诸如譬如朝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及时行乐的诗句,同样有酒肉池林、夜夜笙歌、通宵达旦筵饮不醉不休的场景被史书记载流传。也有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这样的民间俗语流传于世。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人容易被自己的不能所驱使、所控制,干出不知道节制的出格的蠢事、傻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不吃肉,使人瘦,居无竹,使人俗。人瘦一点,没有什么大的关系,不是还有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吗?何况当今时代,大家都是以瘦为美、深怕长胖了呢?但是人一旦沾染上俗气,变得俗不可耐,变得油腻,变得低俗,那就令人难以亲近、难以接受。竹贵有节,人应该向竹学习,知道节制自己的欲望,知道控制的情绪,知道检点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有节操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易经   古希腊   目的   祸患   朝露   美色   油腻   美酒   肥胖   说法   欲望   自然   美食   人生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