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冤枉了两千多年的赵括

说起战国时期的赵括,我们马上想到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虽然夸夸其谈、高谈阔论、目中无人,实则无真才实学的将领形象。因为赵括代替了德高望重的廉颇为赵国主帅,而被秦国吴起大败,赵括身死,赵国被活埋45万人。但是,赵括果真一无是处到这种地步,以至于被人们树立为反面典型嘲讽两千多年,咱们今天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秦国进攻韩国,想占领韩国的上党地区,韩王因惧怕秦国准备奉送,而上党郡守却不想降秦,而是想联合赵国共同对付秦国,条件是把上党的17座城市进献给赵国。赵孝成王自然想到了接受17座城池会得罪秦国,并且问计平原君赵胜,赵胜认为秦国最厉害的白起擅长野战,而赵国只须避开与秦国直接交锋,派骁勇善战善于防守的廉颇守城,这样就可立于不败之地。赵孝成王深以为然,便欣然接受了韩国17座城池。

被冤枉了两千多年的赵括

被冤枉了两千多年的赵括

秦昭襄王看到煮熟的鸭子飞了,对赵国的半路插一杠子在为恼火,派大将军王龁率军伐赵,赵国廉颇带兵迎击秦军。赵军不敌虎狼之师的赵军,廉颇打了几个败仗,并且四个都尉被杀。于是,廉颇便深挖战壕,建起了高墙壁垒,坚守不出,秦军也无计可施。

秦军丞相范睢命人带重金到赵国施“反间计”,散布谣言,声称秦国根本不怕廉颇,现在打得廉颇跟缩见乌龟一样不敢冒头,我们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孝成王毕竟年轻气盛,对廉颇的打败仗很是不满,认为廉颇年龄大啦,真的是怯懦不战,他已经忘记了当时定计划就是为了让廉颇去防守。年轻人自然喜欢盛气凌人的年轻人,于是赵孝成王不顾老臣蔺相如的劝阻,准备让赵括为将,即便“知子莫如母”的赵括母亲的劝阻也无济于事。

后面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秦国得知赵国换帅的消息后,立即启用白起,并严守秘密。老辣的白起先是引蛇出洞,他佯败逃跑,赵括果然带兵出击,白起见赵括中计,便派两支人马,一路切断赵军后路,一路穿插在赵军中间把赵军主力孤立为两股,又派一路人马切断赵军粮道。这样,赵军就唯有背动挨打的份,几次突围都不能成功。最后赵括亲自披挂上阵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粮绝投降,40万赵军和5万后勤人员,被白起活埋。

被冤枉了两千多年的赵括

被冤枉了两千多年的赵括

赵括纸上谈兵的笑柄便这样流传到今天,那么赵括冤不冤呢?

首先,赵国生活在战国时期,公元前260年发生的长平之战。而纸是东汉蔡伦发明改进的,蔡伦生活在公元100年左右,二者相差了300多年,赵括不可能向后穿越300年用上纸张。可见,纸上谈兵是后人演绎附会的成分,赵括有点小冤屈呢。

其次,赵孝成王换掉廉颇,就是因为廉颇打了败仗,并且龟缩不出。如果赵括上了前线,还采取守势,那么赵王又何必换他呢。可见,赵孝成王换帅的目的,就是希望赵括勇猛出击,击溃秦军。如此,赵括便没有选择,唯有进攻一条路。以赵括扎实的兵法理论根底,也未必看不透我们今天俗人都能看得明白的战场形势,可又能怎么办?再者,万一成功了呢,那岂不是功成名就,这个除值得冒一下,所以赵括就出战了。

被冤枉了两千多年的赵括

被冤枉了两千多年的赵括

最后,赵括的作风还是非常顽强的,经历过胡服骑射改良的赵军战力也不俗。但是,秦昭襄王更是下了血本,他下令全国老百姓长一级爵位,全国15岁以上的男子都上前线,尤其是秦昭襄王御驾亲征,亲自上前线断赵军粮道。这一如妙绝,赵军46天断粮,军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赵括只有冒死突围,主帅战死的赵军也只有投降。大家想想,面对举国参战的秦军,无论是谁都是失败,只可惜站在秦军对面的偏偏是赵括,点儿也太背了吧。

由此看来,被嘲笑讥讽的反面教材赵括同志,还有是有点冤枉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秦国   战力   人马   后赵   妙绝   反间计   多年   败仗   纸上谈兵   城池   韩国   主帅   前线   战国时期   年轻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