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中的“道”与“术”

01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长眠于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足见医生与患者间的谈话技巧在医疗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我在自己所著的《做自己的旁观者: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一书的前言中也曾经写道:“医疗上的景象亦是如此。如今,现代医疗不断展现出近乎神奇的技巧和力量,令许多外行人感到惊奇。可是,在这同时,许多人对现代医学感到不安。批评者认为现代医疗技术建立在实用和效果的考量上,而医学的内在‘缺乏灵魂’,这很可能会带来丧失人性的诅咒。”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忽略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了。

02

众所周知,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涉及到“道”与“术”两方面。

道代表着心性以及对世间规律的认知,而术是方法是技巧。道为体,术为用。“道”与“术”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一直是我认为最有意义的,这就像是从根系长出了苗,然后发芽,有了树干,再到枝叶,是完整的,深入的,可以茁壮成长的。我对于“道”和“术”的理解的萌芽于金庸的武侠小说,越是高深的武功修习时对于内功的要求也就越高,心法即是“道”,套路则是“术”,修道在于悟,修术在于勤。武学精进者无不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成就。有“道”而乏“术”者不能发挥其所长,无“道”者“术”必落空。

在医学面谈中也是如此,有“道”而无“术”,无法说服患者做出真正正确的选择,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有“术”而无“道”,则无法将“术”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将“术”融会贯通,让自己具有更高的敏感度,随机应变,使得交谈更加深入更轻松。同时“道”还是“术”的上一级学科,对于“道”的充分领悟也可以推导出“术”的部分,有利于临床上总结出自己的独特方法。

03

医患关系中“道”的部分

1、以患者为中心

这里有三层意思,首先治疗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出发,医生的角色有特权,而伴随着特权的是责任。所以要选择对患者更优的沟通方案和治疗方案,这也是医生的价值所在。其次,以患者为中心意味着改变以往“只见病不见人”的诊疗模式,除了要识别、描述、确认病因,进而预防、管理或治疗疾病外,还要探讨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症状,包括疾病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维度。面谈时除了要关注患者的疾病,还要关注认知和情感,以及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最后,以患者为中心的面谈也是医学面谈的开始阶段。在10-15分钟的面谈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设计这些步骤时融入了心理学,行为学等各方面的内容。

2、理解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人们已经清楚认识到,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医学的科学任务和社会责任。人类过于复杂,无法单一的使用生物医学模式来描述和解释。两个患有相同疾病的患者其症状和病程却会完全不同。这是个多变量的方程,所以在收集患者信息时一定要全面。

3、明白“知己知彼”的重要性

在关系的建立中,医生和患者的个性视为两个互锁的齿轮,齿轮互相啮合以建立关系,疏远或者过于亲密的医患关系都不合适。医生需要分别了解患者和自己的人格特征。对自己的反应以及患者的反应都要有意识,这需要医生更多的独立思考,更加了解自己。要多分析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情绪反应,多与同伴讨论,保持与智力无关的喜好等等以提高自身的情感意识和医学意识,以便更好地主导治疗。同时还需要明白了解患者人格类型的重要性,了解不同人格类型的一些规律,在确定患者的人格类型后,满足这一性格中的主要需求,就能最大程度优化关系。书中有列举了依赖型人格、强迫型人格、表演型人格、自虐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偏执型人格、精神分裂型人格的不同特点、及沟通的差异。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非语言沟通。

总之,医生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患者,社会、疾病、生物医学的思考上都要不断精进、总结、综合,最后系统化。而且,“知己知彼”也有利于更好换位思考。

04

医患关系中“术”的部分

“术”也很重要,我们所观察到的不是性质本身,而是受到我们的询问方法影响的性质。

1、医患的沟通是有程序的

掌握医患的沟通的程序可以让面谈更流畅,防止面谈过程中的一些疏漏。

2、共情的技巧

毫无疑问,共情是建立关系极为有效的方法,但在实践中又常常无法很有效地做到。在临床中,我们有时依然会存在只是一味地想告诉患者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忽略了患者的情感诉求,或者我们一心为了患者好,而患者却感受不到。

3、提问的技巧

包括开放式的技巧和非开放式技巧。这个过程是为了让患者更清楚地说出他们的问题,以及可能对治疗有用的细节,同时还有引导患者自身对自身病痛的思考的作用。开放式技巧中又有非聚焦技巧(沉默、非语言性鼓励、中性话语)和聚焦的开放式技巧(重复、开放式问题、总结)还有漏斗式提问等等。以往都知道沟通中倾听至关重要,而要让倾听的内容是有效的,则提问非常关键

05

我们日常的工作的大部分便是与患者建立医患关系,尽可能做出诊断、尽可能全方位地让患者参与到治疗方案中。在这个过程中,与患者建立医患关系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当然也并不容易,从“道”到“术”的转化也非常困难。

只有不断学习和思考,悟“道”习“术”,才能在医者的道路上内心充盈,更好处理与患者的关系,给患者提供更好地治疗方案。深感“以患者为中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责任、动力和实践,同时也是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以及社会进步的体现。

医患关系中的“道”与“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关系   知己知彼   开放式   人格   生物医学   患者   疾病   医生   类型   模式   医学   医疗   技巧   方法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