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疾病当替罪羊了吗?

01

案例

有一个女性病人50来岁,已婚,尽管有无数痛苦但仍然保养得很好。她一直担心自己的身体。除了夸大每一种身体疾病的严重性以外,她还总是害怕各种疾病,多次想象自己正在遭受种种恶性疾病的折磨。

尽管患有神经症,她仍然能够成功地从事种种工作。然而每一个位置她都自动放弃了,只因为一种真正的或假想的疾病。除了一般的童年期疾病,她能够记得的第一次疾病是她24岁时所患的流感。在往后的岁月中,她总是把自己的各种痛苦和不适归咎于这次流感。她的特点就是把一切都归因于她的疾病,总是说她一直生活得很好,直到疾病发生使她陷入“逆境”。

她的全部病史是一连串的事件:前次疾病缓慢恢复以后,她总是设法找一个工作,强迫性地工作但又伴随着许多神经症性障碍,多年来一直生活得极不幸福,直到下一次疾病发作——无论多么轻微,例如皮炎或感冒。此时她总是辞去工作,无限夸张其症状,不断地抱怨、诉苦和担心,要求关心和照料,把亲属、医生和护士弄得心烦意乱;然后病情改善,找到另一个工作、如此又重复其全部过程。

她放弃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去跟一个贫穷的倒霉蛋结婚。对方的智力和文化程度均比她低得多。这种神经质的婚姻一开始就是失败的。结婚不到一年她就开始不断地、周而复始地难过、争吵并诉说种种身体疾病。这些症状渐渐集中为一种假想的“慢性阑尾炎”。她最后去动了手术,但是强烈的臆想性疾病和衰弱此时开始加剧,最后使她住进某省级三甲医院。和往常一样,她把一切都归咎于这次手术。她说她不应该在先前那所医院动手术,医生过早地让她出院回家,她应该去别的医院而不是那家医院。她总是说:“如果不发生那种事情,如果我不那样做,所有烦恼和疾病就全部可以避免。”

有一段时间,她认为自己的身体十分的虚弱,以致不可能再恢复。她每天要摸几十次脉搏,对脉率的任何一点变化都忧心仲仲;她对心前区的每一次新感觉都不放过,把它视为猝死的迹象;有一段时间她十分关心自己的甲状腺,认为它越来越大,不得不做手术,而这次手术必定会要了她的命;她一直十分关心自己的肠胃,包含极其讲究饮食内容以避免肠胃蠕动,并由于害怕这种蠕动即将发生而担心不已;当这种蠕动终于发生时,她会立刻变得虚脱,需要卧床几小时才能恢复。当偶然有水溅到她的皮肤上,她总是不断地抱怨,整天担心会感染各种细菌或病毒,甚至是艾滋病;如果她撞在别人身上碰痛了眼睛,她就会一连几天呻吟不已,说她的眼睛已经瞎了,而当她发现自己并没有瞎时,她几乎感到失望。当她被带到口腔科拔坏牙时,她一连好几天呻吟、悲伤,用一快毛巾或手帕捂着嘴团团打转,拒绝让医生检查口腔,声称这一次她再也好不了,而在此之前她一直都很好,她根本不该做这次手术,等等。有一次寒潮来临,她患了点轻微的感冒就卧床不起,其痛苦和不幸的样子直到寒潮过后才消失。以后这小毛病又变成了另一种不可治愈的损伤。当她能够到外面短暂地散步,或在阳光中坐上一会儿,回家后她总是痛苦地抱怨,说她过分地劳累,伤害了自己,而那些鼓励、敦促她这样做的人总是会受到她的谴责。

02

类似该病人的表现在精神医学中称为疑病性神经症,又常被称为“健康焦虑”。我曾经在“禅疗四部曲”之《做自己的旁观者: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这本书中作过专篇论述。

这类个体的核心认知表现是疾病信念——坚信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并由这种疾病导致身体感觉出现异常,患者否认这些躯体感觉的变化是正常的或只是小毛病。比如,患者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头痛意味着我有一个脑瘤”、“心慌提示我有心脏病”。其它不良的信念(例如,认为自己身体很虚弱)也可能产生疾病信念,总是过分关注身体感觉的变化,刨根究底想知道引起身体感觉变化的确切原因,并由此导致一些不良的应对行为,例如寻求保证(希望从医务人员口中得到肯定的答复,保证自己身体没有问题)和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触摸体表的包块或皮损,在因特网上搜索重大疾病的信息),总是担心自己身体感觉的改变是由严重疾病所引起。

跟案例中的女士类似,健康焦虑者的疾病信念非常坚固的,他们认为自己的担忧是合理的,身体确实有问题,他们认为如果使我身体舒服了,我就不担心不难过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保健品市场如此红火的一个原因,人们很容易给自己扣上“虚弱”的帽子,因此要进行滋补。此外各种身体检查也很受青睐,有一位头晕患者在2个月内做了7次头颅CT,反复检查的患者并不少见,患者本人对此解释为检查一下放心一点,但是检查结果阴性仍不放心或者过段时间又开始担心的现象很多见。

此外,健康焦虑者还表现为正常社会功能受损,如一位担心自己脑出血的患者不敢活动,终日卧床;怕心脏病发作猝死的患者不敢独处;认为自己体虚的患者长期休养,表示要等自己先把身体调养好了再工作;等等。

健康焦虑者的表现还有两种有意思的现象,一是过分注意健康,如严格控制饮食数量和种类,坚决不吃不健康的食物;二是在担心健康、害怕生病的同时,懒得锻炼身体,戒不了烟酒,控制不了食量,也就是光害怕而不去做对健康真正有利的行为。

03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矛盾和冲突的行为呢?

在心理治疗师眼中,类似上述这位女士的“疑病性神经症”或者说“健康焦虑”,症状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无意识的心理需求,他们在拿疾病/症状当替罪羊而已。正如福赛思曾经所指出,(神经症性疾病)这些病人曾接受过不必要的医药或手术治疗,从而强化了其神经症的症状;要不然就是被告之,医生并不认为他有什么毛病,只是有些器官或系统需要检查;再不然就是被告之,他们并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全部问题都是“机能性的”,是“想象的”,“毛病就在头脑中”,并暗示他们是一些说谎者、装病者,是“该死的神经症”。所有这些正好迎合了这些病人的无意识需要,要使他们感觉到自己被误解、被冷落、被污待——一句话,备受磨难。——《正念生活:心理医生教你摆脱焦虑的折磨》

你把疾病当替罪羊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疾病   神经症   替罪羊   焦虑   症状   病人   信念   患者   害怕   担心   痛苦   手术   身体   感觉   健康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