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是无意识中的一种选择

01

我们不时遇到一些“倒霉蛋”,他们经常生病。有些人不是身体上这器官出问题就是那个器官出问题;另有些人不是身体上出问题就是精神上出问题;还有些人是分裂、焦虑、抑郁、强迫等精神症状同时存在或者先后出现。

很多医生都熟悉这样一些病史,即一种疾病被另一种疾病取代。有时候甚至可以推断:个体似乎在选择一种疾病来代替另一种事实上比较严重或病人自认为比较严重的疾病。当然,这种选择是无意识的,我们也不易证明病人本人是如何进行这种选择的。例如,有一个病人就曾交替地出现严重的精神抑郁(身体却完全健康)和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并不伴有精神抑郁),还有一个病人精神方面的强迫念头、恐惧情绪与躯体方面的腹胀、月经失调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推断说这是替换和再次替换,但这一点很难得到证实。

在分析性心理治疗师看来,病人染上酒精瘾、赌博瘾、游戏瘾等不良行为,这常常像是作为纯粹的精神病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替代物。甚至部分手术也是如此,个体常常选择或实际需要动手术,借以避免他自认为(往往发生在无意识之中)更加严重的不幸——无论他的这种焦虑来自他自己的良心的还是来自外部现实的。

02

美国精神病学家卡尔•门林格尔曾经报导说,在一次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期,他们医院的八名护士和好几位医生都同时重病卧床,而另有好几位医务人员稍后也被传染了。然而,在这整个期间,这些医生每天都频繁接触的病人,却没有一个哪怕是有一点伤风着凉的。的确,对大多数精神病人做详细的生理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化验,通常只能得到正常的结果。还有,因精神症状而被收留住院的病人,其病历往往表明:他们曾苦于某些肉体疾患,而一旦精神疾患正式发作,这些肉体疾患就消失无踪。

这似乎意味着:精神疾病者的身体健康程度是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如果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说,精神病已满足了破坏性冲动的需要,因而不再需要肉体的奉献和牺牲了。

卡尔•门林格尔还从统计学上的数据来证明这一点:许多器质性疾病在社会上的发病率要比住院的精神病人的发病率高得多。例如,冠状动脉硬化和心绞痛,作为致死原因,在州立医院以外是在州立医院内的病人的发生率的13~15倍;糖尿病是5.5倍;甲状腺肿大是9倍;胃溃疡是3倍;肾炎是3倍;恶性肿瘤是4倍。许多由于或轻或重的精神症状(例如抑郁等)被收容住进精神疗养院几天后,所有的精神症状的迹象都消失无踪,患者变得十分风趣、快乐、合群,对任何事都感到有兴趣。但不幸的是,此时他们往往因为某些肉体疾病而不得不卧床休息或被限制在病房内,这些肉体疾病包括感冒、关节炎、头痛、下肢神经痛等。

03

这种现象的确经常发生,以致我们不能再把它视为一种巧合。

有心理分析治疗经验的人都十分熟悉下面这种现象:一个多年来一直患有神经症的病人,在受到他人督促去做心理治疗时,往往会暂时地出现严重的生理症状,以使他免于这“可怕”的心理治疗。有一位病人曾经为此患了肠炎,还有一位因此患上了感冒。再不然就是:一个病人前来接受心理治疗并在短期内完全消除了长期而顽固的症状。治疗师们知道,这些病人所表现出的现象往往是移情所致,并在此意义上对治疗做出这样的反应——仿佛治疗是一种痛苦,由于他(病人)愉快而勇敢地忍受了这种治疗所带来的痛苦,也就不再需要继续保持其神经症症状了。

这种现象最常见于具有受虐倾向的病人,他们喜欢把医生所做的治疗理解为一种他们英勇忍受了的折磨。细心的临床医生也可能会像心理治疗师一样熟悉这类病人。他们从一个医生转到另一个医生那里,告诉他前一个医生用了什么样的可怕的痛苦来折磨他们。他们用这种方法来博得第二个医生的同情和怜悯,并从中获得愉快的感受。当第二个医生热诚地对他进行某种适当的治疗时,病人一开始是勇敢地接受并显示出明显的好转,但随后又故态复萌,再跑去找第三个医生,并告诉他先前的医生使他忍受了什么样的折磨。心理医生常常把这类病人戏称为“心理医生的杀手”。

04

我曾经在著作“禅疗四部曲”之《与自己和解:用禅的智慧治疗神经症》这本书中引用过我国著名的精神医学家许又新教授的话:“不信佛的人念烦恼经,不信上帝的人用烦恼代替祈祷”;并在《过禅意人生:存在主义治疗师眼中的幸福》这本书中进一步论述道:“我们来看看什么时候没有烦恼:(1)体力活动相当剧烈时,例如:体育锻炼,体力劳动;(2)强烈情感体验时,不论是喜是悲,也不论是怒是惧,只要够强烈,烦恼就烟消云散;(3)身体急性疼痛时,例如沸油烫了手,或者急性病身体不适时,例如一天跑20次厕所,一个劲儿地拉稀;(4)生理匮乏时,如饥、渴、冷、困等;(5)聚精会神时,例如陈景润正在演算,倒爷正在思考发财的窍门;(6)实际事务叫人忙得不可开交时。病人不想要烦恼,上面的六样随他挑。”同样说明了“一种疾病或一种综合征被另一种症状或疾病所取代”现象的存在。

有哲人提出:“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一流的家庭主妇比二流的教授更接近自我实现”。许又新教授提出:“当您什么时候找到一件做起来比怀疑身体有病更有意义时,您的病就好了。”

总之,在分析性心理治疗者看来,无论是精神病、神经症、躯体疾病的发病都与个体无意识中的选择有关,如何彻底去疗愈,决定因素存在于你如何重新选择、如何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

生病是无意识中的一种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卡尔   神经症   疾患   心理治疗   精神病   肉体   症状   抑郁   病人   烦恼   现象   身体   疾病   医生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