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承气汤证之第215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承气汤证之第215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承气汤证之第215条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1、纲领证

2、大承气汤证

215、阳明病,澹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玉函》作“大承气汤主之”,无“宜”字,是。《脉经》作“宜承气汤下之”,无“大”字。

山田氏云:当作“烦”。因声近而误。所谓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二百四十三条)及烦燥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二百四十四条)及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二百四十六条)皆可以征矣。凡伤寒谵语、有潮热者,固应不能食,岂得谓反乎?《金匮》产后病篇曰:“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可见病之未解,乃不能食,此为其法也。成无己谓胃热当消谷引食,殊不知胃热消谷,本以内因之病言之,而与伤寒外邪入胃者毫不关涉,可谓牵强矣。燥屎五六枚者,以腹诊言之。此证诊其腹,则必有粪块五六枚应于手也。如是者,宜以大承气汤下之。若其不烦且能食者,但硬而已,与小承气汤可也。大承气汤一句,当在也字下,而在于此者,乃本论属辞之法也耳,《金鉴》以为错置,非也。

渊雷案:

能食但硬之证,纵有谵语,当无潮热,故著但字、耳字,以示勿用大承气之意。不然,潮热、大便微硬,本可与大承气者也(二百一十七),此证山田与小承气,周氏同,汪氏主调胃承气,当随证择用。

又案:小承气、调胃承气,亦能去燥屎,止谵语,而仲景谆谆辨其与大承气异用,可知大承气之燥屎,必别有毒烈之质,若非特殊代谢废料,无可说明。

《方伎杂志》云:一妇人病时疫,恶热谵语,舌黑下缩,不知人事。余用大承气汤。至八九日,忽不能食,勺饮不入,但服药如故。余以事曾经验,知不能食,非服药之过,始终与大承气汤。家人亲戚,心滋疑惧,日促祛除邪毒。凡服承气半月余,精神稍复,少进米饮,渐以能食,其后与柴胡姜桂汤,四十余日而复原。病人之母,告以粒米不进者十七日,颇滋虑惧,今竟平复,喜出望外。病人则云,十数日间,但知游览诸名刹,恣食麦面,更不知饥,真奇症也。是年怀孕。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承气汤   伤寒论   山田   时疫   谵语   名刹   柴胡   主调   内因   伤寒   烦燥   日间   喜出望外   纲领   牵强   中医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