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很火的“FIRE 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提前退休

7年前的某个下午,上海一家咖啡馆里,43岁的金有良经历了一个被他形容为“醍醐灌顶 ”的时刻。

坐在对面与他交谈的,是他儿子同学的父亲。对方坦诚说自己早已成功退休,财务自由。

在那一天之前,金有良从未认识到,赚钱的办法有那么多,普通人也可以早点退休。

彼时的金有良,年薪近两百万,是上海一家跨国企业的部门总经理。在他既有的认知里,生活的最优解就 是“收入与身份相匹配”。但那场咖啡馆里的漫谈,为他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他开始张罗自己的“提前退休”。

就这样,金有良成为了“FIRE”运动的一员。

金有良真正接触到“FIRE”运动的概念,即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财务自由,提早退休是在不久之后。

"fire运动"兴起于美国,指引那些不愿做常规工作的人们走上一条“提早退休”的路:降低物欲,攒够一年开支的25倍后,通过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只要取得至少4% 的年化利率,被动收入就能覆盖个人支出。如此,摆脱工作,自由不远。

远远不止金有良。在中国,探索提前退休的“FIRE”族已经越来越多。

国外很火的“FIRE 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提前退休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拥趸者

田小米,26岁,决定退休是2012年。

她换了一份新工作,到证券公司“拉业务”,早七晚七,月薪却不到五千块。周围的同事们总是嘴碎,抱怨,勾心斗角,直属领导和部门领导之间关系微妙,“我就像一个接收器,感觉办公室里电波乱窜。”

这和4年来的任何一份工作都没有太大分别。刚干没一个月,她就决定,不想再按部就班的工作了。在她看来日复一日无聊且压抑的工作,少得可怜的工资,简直是在浪费生命。

她开始思考,如何早点退休。走上FIRE之路的不少人都和小米有着共同的感受,她形容自己的工作“钱少”又“无聊” ,而他们向往的生活,应该是更加体面的,轻松钱又多。但这样的想法,并不是 这个群体的心理全貌,当部分“FIRE族”被财富自由吸引,想各种办法来“赚”钱 时,还有另一部分人,怀揣着对消费主义的警惕前来,他们靠“省”。

钱启明,出生于70年代,和外企经理金有良一样,在FIRE 人群中属于较为年长的类型,他本来预计今年能“提前退休” ,但疫情影响了他的股权投资,不得不推迟计划。

今年年初,他给自己立下目标,“一年不买衣服” ,如今半年过去,这一计划仍然被很好地执行着。

他在金融行业做监管工作,年薪十来万,生活在福建省的一个三线小城,自嘲是个 “发展不好的普通人”。在他的价值观念里,如果让他在买一个3万的包和一个50块钱的包之间做选择,他会毫不犹豫倾向后者,而剩下的29950元,他会更乐意拿去旅行。

钱启明并非对金钱缺乏想象,身处这个行业里,他曾亲历过那些财富傍身的人挥金如土的现场。

国外很火的“FIRE 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提前退休

拿着手机看股票波动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巨大,财富泡沫迅速膨胀起来。他曾经的客户和朋友们, “吃个晚饭一万多,然后去唱歌花几万”,“机构里私下做利差生意的,那几年大赚,豪车大房,迪拜七星酒店过年”。

此后经济降速,53度飞天茅台曾降到800多元一瓶。

钱启明眼见着曾经的那些人构筑起来的财富神话坍塌了,“ 有一个人,资金链断裂破产的时候,他从英国订做的劳斯莱斯在运过来的船上” ,在那之后,钱启明再也没有听见过这个人的消息。

就像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纽约长岛,现实和戏剧在生活中交叠,钱启明在震撼和恍惚中开始免疫消费主义文化,“ 像盖茨比那灯光熄灭曲终人散的大房子,那种破灭让人思考和明白。”


他所认同的,是FIRE运动关于消费反思的那一部分内容,按照理论,想要提前退休,必须得尽早攒够年开支的25倍,因此对于普通人而言,降低物欲就成为实现FIRE的不二法门。

降低物欲,确实也被很多的FIRE族执行到生活中。

今年4月27日,豆瓣“FIRE生活”小组建立一周后,组长吴蔻蔻发言——想把“5+2” 轻断食减肥法用到节制物欲上,以周为单位,其中五天按照正常习惯消费,其余两天要比正常花费再低至少15%。

疫情期间,吴蔻蔻的某种预感成为现实,她所在的外企经过业务调整,裁撤了亚太地区六个国家的旅游业务,她失业了,迎来大约三个月的空窗期。没有收入,要离开北京,南下广州。

和疫情期间失业的大多数人不同,她在财务层面并不焦虑,底气来源于七位数的家庭存款 ,这是十年里她和丈夫合理储蓄的结果。

她之所以成为豆瓣“FIRE生活”小组的组长,成为这一理念的拥趸,不是想要为不堪的现实找寻一个出口,而是出于本质上的认同。正是得益于合理储蓄的习惯,她才仍然能够面对失业冲击,从容不迫。

国外很火的“FIRE 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提前退休

豆瓣“FIRE生活”小组组长吴蔻蔻丨受访者供图

工作是一个现代人的资本底气,但大部分人的工作随时可能会丢;工作也是一个人贩卖时间、丢掉生活的痛苦来源,但大部分人,不敢辞职。只有一个FIRE族,才能真正地不害怕失业,甚至不必永远有职业。

“FIRE生活”小组的建立,是她想要通过网络途径,去看看有多少人在疫情中会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发现这个数量比她想象的要更多,小组建立100天后,成员已经接近一万人。

食利者

信徒为数众多,但真正实现FIRE的终究是少数。

金有良在2016年成功退休,那时候,他股市账户每天波动的金额几乎快要赶上原来一两个月的工资。他说自己是“食利者”,吃已经逝去的时代的红利,机会窗口稍纵即逝,幸运也不是人人都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物理专业本科毕业后,又拿到了计算机专业硕士文凭,2002年,作为互联网技术人才被高薪引进上海,他和家属得以在当地落户,连买房都能退税。而金有良早期资本积累的核心,正是房子。

他当时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建材企业,业务之一是卖地板,那时候,营销部门的同事传说,有个老太太一直来买地板,询问之下大家才知道,老太太在上海有六七套房。

世纪初时,房价未起,“房改房”政策影响下的上海人还没有瞅见房市中的商机,但金有良却从中捕捉到了蛛丝马迹:“我就觉得,是不是只要有钱就买房,就OK了?后来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那时候又不限购。”

最多的时候,他手上有六套房产,但直到2013年,在那场咖啡馆的交谈之后,他才意识到,可以把房产转换为可投资资产,把现金放进股市里,让钱自行滚动起来。

国外很火的“FIRE 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提前退休

别墅

当时,他儿子那位同学的父亲给出最中肯的建议是这样一句话:“投资最要紧的,是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口。”

他指出的是实现了FIRE的人们最终都会发现的一条投资规律:长线意识。

不管是在A股、港股,还是在美股市场上,选择股票时,他们会去分析它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金有良说:“你买的股票必须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而不是去搞概念,追涨杀跌。”

他花了三年时间,熟读巴菲特和芒格,然后才在2016年房市的最后一抹霞光里,把三套房陆续出手,投入股市。他如今的股票投资能为他带来平均35%左右的年化回报,而在FIRE的规则中,这个指标只需要达到4%。

和金有良不同,小米在这条FIRE路上没有引路人,一路在跌撞中摸索,退休至今已过去8年,她最终过上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钱多得没法说”。

2012年离开职场的时候,她只有几万块存款,再加上父母给她的一些资助,小米觉得自己好歹饿不死,加上她当时看了好些炒股的书,同时开始在股市进行交易。在家自学投资,也不算无所事事。

她说自己的经验都是亏出来的。一开始亏自己的钱,没钱的时候,她一天只吃一顿饭,夏天舍不得开空调,坐在阳台上吹风发呆,但没有想过再工作的事情。

后来她认识了如今的丈夫,愿意给她钱去炒股,又赔掉了丈夫的钱。“亏得眼睛快瞎了”的时候,丈夫让她安心,说自己会去赚钱养家,他是一个好男人。后来她停下脚步,用家里父母的资助去开了一年饭店,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料,又扭头回来继续搞投资。

她的账户曾亏空好几回,有一次盈利上百万,没有及时平仓,全没了。但也有甜头,2018年,她在半年内把自己的资产翻了十倍。股市盈亏反复,制造出某种幻觉,最终支持她坚守下来。

小米渐渐发现,自己之所以亏损,是因为市场的波动太容易左右她的选择,于是她开始忽略股市短期的起伏,把眼光放得更宽阔和长远,去找核心逻辑,去分析国际局势、各国金融政策,以及经济周期规律

但她真正开始翻盘,是和金有良一样,在2016年卖了房子。那是她的父母在她结婚时送给她的,70多万入手,尾款还没付完的时候就倒出去,卖了200多万。

她将这次卖房称为自己“最成功的一笔投资”。随着她在股市的交易逻辑逐渐成型,这笔大钱稳健运转起来,她从此没再差过钱。

房子就像是实现FIRE的一把秘钥,是形色各异故事之间的交点。但相比于金有良和小米的故事不可复制,公子京的路途更加适合普通人,不必那么幸运,也不须父母扶持。

他曾在房地产行业工作九年,于今年年初退休,这一年,他31岁,退休前年薪30万,存款数目是200万。

公子京出身农村,原生家庭并未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他通过自己努力贷款买房,再选择合适时机卖出,200万里有120万由此得来。

除了卖房变现之外,还坚持记账,控制支出;不停学习投资知识,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打法;延续自己写作的爱好,也尝试从中获得收入,从2019年开始,他利用业余时间,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上写下了30万字的文章。

国外很火的“FIRE 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提前退休


“最近感觉得了抑郁症,一切都是从7年前财务自由了开始的。”

他说自己从2013年开始就不再工作。最无聊的时候,经常坐飞机去吉隆坡,“ 吃一顿榴莲后再回来”。也去开过三个月的Uber,看男人搂着情妇打电话向妻子撒谎,女学生凌晨醉酒跟司机掏心掏肺,“ 接触太多社会的阴暗面”后,他又离开了。过上长达五年不工作、不玩游戏、不看书、不看电视的生活,“ 不想挣钱,也不想花钱”,失去了所有欲望。

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向更高的需求探索。而最高级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实现自我价值需要我们不停地去体验去发现世界。从物质需求解脱我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满足自己的其他需求。

国外很火的“FIRE 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提前退休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作为“FIRE生活”小组的创建者,吴蔻蔻发现,在小组里发言的人,大多数没有想明白 FIRE到底意味着什么。

“Fire运动”表面上看,是为了【财务自由,提前退休】

那财务自由、提前退休的背后又是为了什么呢?

当然是为了时间自由

退休和上班的最大不同就是:拿了工资不用上班,时间自由还有钱花。这可能是太多人做梦、甚至做白日梦的最好梦境了。

提前退休,更意味着不被任何劳动合同束缚,不需要为了钱,为了生存而工作,不需要再去维系一张张不情不愿却又不得不的关系网,尽可以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尽可以与自己喜欢的、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享受生命的美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当人们获得了可以盈余的薪酬,或者暂时没有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然后突然发现 FIRE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只要前期用一种“苦行僧” 般的方法去生活,就可以让他们最终摆脱自己的工作。“

但这里面是有一个悖论的,但凡在财务自由上有正向增长的人,至少我身边的朋友,他们很少有人会厌恶工作。”吴蔻蔻这样说。她的储蓄已经足够产生可观的回报,但她并不急于退出工作。

国外很火的“FIRE 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提前退休

在豆瓣主页上,她从《朱生豪情书》中摘录下的零碎片段,就像是对生活的某种告白:

“你总该有的愿景,比如说:做人最好是常在等待中,须是一个辽远的期望,不给你到达最后的终点。但一天比一天更接近这目标。永远是渴望。不实现,也不摧毁。每发现新的欢喜,是鼓舞,而不是完全的满足。顶好是一切希望化为事实,在生命终了的一秒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食利者   疫情   物欲   小米   豆瓣   普通人   股市   丈夫   小组   需求   国外   财务   发现   时间   自由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