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一文读懂糖尿病口服药的那些事!(下篇)

上篇我们讲到双胍类、磺脲类降糖药物;

本篇我们接着讲糖友日常血糖控制过程中常见的降糖药物的相关知识——噻唑烷二酮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目前我国上市的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临床试验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1.5%。

「用药」一文读懂糖尿病口服药的那些事!(下篇)

糖尿病患者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现更加明显。由于存在体液潴留的不良反应,已经有潜在心衰危险的患者应用该药物可以导致心衰加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我们在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之前应检查肝功能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肝功能的监测。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的2.5倍的患者禁用本类药物。有关评价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近期研究提示此类药物可增加女性患者骨折的风险。


α糖苷酶抑制剂:

此药作用机制为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并通过对餐后糖负荷的改善而改善空腹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国内上市的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5%~0.8%,不增加体重,并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


「用药」一文读懂糖尿病口服药的那些事!(下篇)

α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肠胃道反应。服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合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如果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要使用葡萄糖、牛奶或蜂蜜,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


格列奈类药物:

为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我国上市的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本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功能的早期分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快速吸收、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0%~1.5%。此类药物需要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使用(磺脲类除外)

「用药」一文读懂糖尿病口服药的那些事!(下篇)

格列奈类药物可引发低血糖,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大糖医是一个知名的糖尿病管理平台,目前已聚集了25000+公立医院专业内分泌医生,帮助广大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远离并发症。关注大糖医微信公众号,或在苹果商店/安卓商店搜索下载“大糖医”,了解更多糖尿病资讯,获得医生专业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碳水化合物   噻唑   糖苷   心衰   血红蛋白   低血糖   肝功能   胰岛素   下篇   血糖   副作用   类药物   糖尿病   药物   患者   常见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