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怎么会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

我们能看清物体,是因为眼睛具有一套功能完善的光学传导系统。

视网膜是眼睛的感光部位,正常情况下,眼球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会将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将光线作为信号上传到大脑,大脑再将信号转化为图像。黄斑部位是整个视网膜上对光线最敏感的区域,黄斑部位功能正常才能保证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细腻的细节。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形成

黄斑区周边围绕了很多微血管,负责给黄斑输送氧气并将废物运走。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会影响局部代谢、损伤血管。受损的血管渗出血液并和蛋白质积聚在黄斑周围,使黄斑增厚、肿胀。同时,微血管受损后局部缺血缺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促使了新的血管生成。这些脆弱的新生血管功能并不完善,会进一步加重渗出。这就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形成。

眼里怎么会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

DME的症状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也叫DME,在糖网患者中约有1/3的人伴有DME。如果水肿波及到黄斑的中心区域,就会直接影响到视物能力,可能出现看东西模糊、颜色变暗、视野有缺损、看东西弯曲变形的症状。

眼里怎么会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

老普的困惑

在我生病以后,不仅工作暂停了,看报纸的习惯也改成了听新闻,而且因为一个人外出很困难,所以连朋友聚会也不敢随意答应。

眼里怎么会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

我常常在想,这么多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偏偏得病的是我呢?

眼里怎么会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黄斑   水肿   糖尿病   晶状体   微血管   视网膜   局部   糖尿病患者   光线   血管   症状   部位   大脑   信号   眼里   机制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