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疾病控制角度来谈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家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的部门和机构很多。卫生健康部门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是参与度最高的部门之一,但并不仅仅只限于该部门。

在当前公共卫生领域,涉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工作主要有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SARS、新冠等)的预防、监测和预警;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对SARS和“新冠”的控制预防治疗就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职能范畴。

从历史上看,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基本上是以传染病、食品安全和自然灾害为主。

建国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以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等传染病流行为主,1988年的上海甲肝暴发、1998年华东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山西朔州毒酒事件、南京汤山中毒事件、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以及近几年来的手足口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等等,还有今年的“新冠”。

从我县来看,县疾控中心的前身县防疫站,在重要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以及食品监督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5年机构改革,县疾控中心成立。当年就很好的处理了一起霍乱疫情,随后在手足口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要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也能很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员的老化,我县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也明显感觉到有些吃力,特别是今年的“新冠”疫情。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软件上,主要指的就是人才。

在县级层面,目前我中心有在职职工3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2人,其中预防医学专业7人,单位职工平均年龄45岁。

人员年龄严重老化,未来几年将有十多人陆续退休。而另一方面,专业结构不合理,预防医学专业偏少,能胜任专业工作的人员过少。

当年的防疫站在许多人眼里就是“闲单位”,以至许多非专业人员通过各种关系进到单位,导致后来的疾控中心卫生专业人员过少,预防医学专业的少之又少。加上在上世纪末,国家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自那以后单位就没有毕业生进入,十多年来,整个单位就3个学预防医学的。直到2018年,单位调剂到三名专业毕业生,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近些年来,国家政策调整,对公共卫生事件投入过少,疾控中心待遇低,中心面临着招不到专业人才的现象。每年有指标,就是没人报名,这将是影响中心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层面给予支持,给人才引进提供优惠政策。比如房补、廉租房政策倾斜,家属安置等方面。

在乡镇层面,这块一直是我县疾控工作的短板。我县一直没有成立“防保站”,基层疾控职能由卫生院承担。但卫生院以临床业务为主,对疾控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达不到要求,防疫医生一般都是其他岗位人员兼任,专业出身也是五花八门,真正学预防医学的防疫医生全县仅仅一人,其余都是护士、药剂师等其他专业人员兼任。曾经一度甚至有些地方还以非卫生专业人员兼任,而且人员更换频繁,刚熟悉一点工作的人,马上又被换掉,又得重新学习指导才能开展工作,这严重影响了我县基层疾控工作的开展。

所以建议政府能出台有关乡镇防疫医生的一些政策,比如给予编制,可纳入县疾控中心统一管理考核,人员相对固定,防疫津贴发放到位等。

二是在硬件上,主要指设备和功能用房。

随着中心新大楼的落成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办公用房紧张的局面。但新大楼是按十多年前“非典”时期的政策标准建设的,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急需待解决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病毒核酸检测室、职业卫生健康管理中心、健康教育展示体验厅、疫情处置人员隔离观察用房等等。

针对以上情况,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工作人员待遇以及加大政府投入,增加专业设备采购和工作用房的建设,将是我县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另附:对公共卫生的一些认识

公共卫生其实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时期对它的界定是有所区别的,每个国家对它的认识和界定也是不一样的。它和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区别的,但又有联系。为了能够公平、高效、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每个国家必须明确自己公共卫生的范围。

尽管在中央文件中多次出现“公共卫生”的字眼,但是对其内涵的认知并不明确。因此国家决策层应该尽快组织有关机构和人员来界定公共卫生的内涵和范围,制定符合国情和当前实际的公共卫生政策并施行好这些政策。

从我们国家的实际出发,我认为我国公共卫生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是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低层的,是所有预防措施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在形式上主要就是指基层医疗服务中心(卫生室)、卫生院和各类公立医院。

二是疾病控制工作。

疫情等处置(目前是公共卫生的重点,也是当前对公共卫生的基本认识,一般人认为的公共卫生就是指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大传染病疫情是其重点工作,但不仅仅只限于传染病,还包括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主要参与部门就是疾病中心。

另外还有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等,参与部门主要就是医疗机构和体检中心等。

三是疾病预防工作,也就是病因预防和控制。

这主要包括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对食品药品和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疫苗接种等等。

全民健身由文体部门主管,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在疾控中心或健教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在市管,环境监管在环保,疫苗接种在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部门。

实际上,我们要建立一个大的公共卫生概念,它不是哪个部门哪个机构的事情,它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每个阶段的工作,侧重的部门和工作不同。有时以一个部门为主,有时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

整个公共卫生工作的布局,应该围绕“三级预防”策略来实施。上面三个层次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反过来实施。先进行开展的,应该是做好疾病源头的工作,让大家都不要得病。其次是做好“五早”工作,及时发现疾病,处置疾病。出现疫情时,尽量保护更多的人不感染疾病。最后才是治疗和康复工作,在所有前期工作都失败了,疾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需要保障人民群众能得到基本医疗服务以及一些特殊服务(像艾滋病、结核病免费治疗服务等)。而治疗服务,最终的走向应该是全民免费医疗。在当前国情下,我们总认为这将是一个巨大开销,很难实现。事实上,这是我们重治疗轻预防的恶果。我们关注的总是看得到东西,而不去关注看不到东西。如果我们国家能够全面很好实行公共卫生策略,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可以让许多人不得病,即使得了一些常见病,普通病,不需要进医院治疗,有些根本不需要用药治疗,有些只要在执业药师指导下就能买药治疗,这样真正需要进入医院治疗的将会大幅度减少,整个国家的医疗负担也会随之减少,使得实现全民免费医疗成为了可能。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政府的干预作用在公共卫生工作中是不可替代的。在政府层面如果能通盘考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于国于民都将是一件收益巨大的事情!

(文/黄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公共卫生   我县   疫情   防疫   传染病   专业人员   角度   疾病   部门   单位   卫生   人员   政策   政府   国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