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感冒鼻出血,你以为清火就万事大吉了吗?


孩子反复感冒鼻出血,你以为清火就万事大吉了吗?

患者情况

性别:男

年龄:6岁

证型:肝火犯肺 脾胃湿热

刻下症:反复感冒,鼻出血;消谷善饥,积食口臭,面黄肌瘦;脾气急躁,专注力差;睡觉张口呼吸,盗汗,磨牙,流涎,感冒时出现打呼憋气;身热,不喜盖被;大便尚可,偶出现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小便可,舌淡红苔黄偏腻

家族史: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父母有过敏史


病症分析

儿童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鼻黏膜破损、肉芽或鼻息肉发炎肿胀、鼻中隔偏曲和凝血功能障碍。由于鼻黏膜上密密麻麻的遍布着微血管,只要受到刺激,譬如过敏咳嗽、外部撞击、抠鼻子等外部损伤,微血管就容易破裂。而小朋友的血管更加脆弱,比成人更容易发生流鼻血。造成血管脆弱的原因也很多,鼻腔黏膜干燥、毛细血管水肿扩张、局部炎症、挑食营养吸收障碍引起的血管脆性增加等等,都会使得鼻黏膜微血管更加脆弱易破流鼻血。

凝血功能有问题的人,不仅仅会有流鼻血的情况,最明显的症状是身上经常会出现无缘无故大大小小的淤青,并且一旦身体表面有伤口,就很难止血。由于经常失血,所以往往会伴随缺血性贫血,脸色苍白容易疲倦。


医案详情

鼻出血是这个孩子比较明显的一个症状。从3岁半开始,就经常流鼻血,感冒的时候流,有时候睡着觉也流,有鼻窦炎清洁鼻腔的时候也会流。

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就检查出血小板减少,是来自父母的遗传。当时在医院进行了治疗,输了丙种球蛋白。

8个月开始,孩子就经常拉肚子,看了西医,吃了点蒙脱石散,平常给按摩肚子;1岁半的时候感冒发热,第一次住院打吊针,吃抗生素;一岁到两岁半之间,又经常肠胃不好,吃了不少西药。

两岁半孩子得了一次肺炎,当时住院打吊针,吃抗生素;三岁感冒发烧,出现热性惊厥,都抽筋了,当时就住院输液了。

三岁半上幼儿园,跟很多小朋友一样,最开始的两三个月经常感冒,“主要症状流黄脓鼻涕,流鼻血,晚上睡觉打呼噜。带去医院看,没做鼻腔检查,医生就说是鼻窦炎,开了一堆西药。”

感冒症状好了之后就一直咳嗽,几乎每月都咳嗽,“一感冒就又得跑医院,医生不是让输液就说吃抗生素,有一次吃头孢都过敏了。”

2018年8月停用西药,做中药雾化,期间也经常流鼻血,每次雾化都会咳出痰液。那段时间孩子肠胃一直都不好,“一天内特能吃,吃多了又积食,就引发急性肠胃炎”,又开始用特殊益生菌。

到2019年7月开始,孩子就很少流鼻血了,咳嗽也逐渐减少了;11月肠胃炎,第二年3月吃多了又导致胃肠炎,都是开的中药。

去年7月一天晚上又流鼻血了,两天后感冒流鼻涕,开了一副中药,加上雾化。之后天气转凉,感冒咳嗽、流鼻涕,也是开了中药在吃。


黄博士诊断

家长自述孩子病史:8个月大时,因频繁腹泻入院看诊,服用蒙脱石散和枯草杆菌。三岁后反复感冒,伴鼻出血,多使用抗生素治疗。自2018年接触自然疗法后,鼻出血和咳嗽症状好转。治疗期间,食欲亢进,饮食积滞,胃肠炎多次复发,服用中药和西药治疗,症状可缓解,并不能根治。小孩有家族遗传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初步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慢性食物肠道过敏;舌尖发红,是阴虚内热的舌象。


孩子反复感冒鼻出血,你以为清火就万事大吉了吗?


孩子反复感冒鼻出血,你以为清火就万事大吉了吗?


孩子反复感冒鼻出血,你以为清火就万事大吉了吗?

患儿使用营养素期间身体多个部位出现皮疹,疹退后留有色素沉着。皮肤黄黑,身高、体重没有变化,性格脾气急躁。希望进一步调理体质,改善肤色和身体状况。

8月份的尿有机酸分析显示,孩子存在肠道酵母菌过度生长,维生素B12缺乏等等代谢问题。


孩子反复感冒鼻出血,你以为清火就万事大吉了吗?

看过孩子的问诊单之后,发现孩子之前的饮食习惯不理想,使用过多加工食品(含防腐剂),嘱查肠漏、重金属、麸质/酪蛋白等检测。草酸、酵母菌超标,摄入大量防腐剂均与脾气差、注意力无法集中存在关联。另外应配备家庭饮用水净化设备,禁高糖饮食。家长述患儿服用钙镁剂后出现恶心,混入食物也不能解决,嘱咐先停服。


排雷指南

孩子流鼻血,初期可能只是感冒的时候暂时的外感风邪热燥,或是外部损伤比如挖鼻孔造成了鼻黏膜损伤,加上感冒吃药可能伤到脾胃,孩子有口气重、便秘、出眼屎等等情况。有不少家长会误认为是体质太燥热“上火”了。宝爸宝妈们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怕上火,就喝凉茶、七星茶、马蹄水……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大又常见的育儿误区!

小孩子的体质和成人是不同的,其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阳气不足,体质虚寒,用药宜温,而不应该是一味清热。这些清热食疗方性多寒凉,宝宝吃了虽然马上就能排便,但会损伤阳气,造成肺脾气虚肠胃功能受损,容易感冒并加重鼻过敏的症状,导致鼻黏膜受伤,流鼻血的几率反而更高。宝宝出现类似上火的症状,往往和脾胃不足、消化功能不好有关。早上有口臭、舌苔厚腻、口唇干红或晚上睡觉手心、脚心、腹部灼热等,或3岁以下小儿食指青筋变粗,很可能是积食了,首先要消食导滞!

消积方:1、白萝卜削皮煮20分钟,代茶饮

2、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6,三岁以下孩子减半

儿推手法:清补脾,清大肠,运八卦,退六腑,四横纹


医案总结

中医学认为“肝常有余”是小儿的生理特点之一,患儿先天禀赋阳偏盛,阴不足。肝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则生风化热。木生火,肝木旺则心火亦盛。风火相煽,木火刑金,肺失宣降则咳嗽,血热妄行,故出现鼻出血。肝藏魂而心藏神,夜间阳不能入阴,肝魂失藏,心神失养,所以出现夜寐不安,磨牙盗汗。脾胃湿热,则运化失常,常有积食,易患胃肠炎,大便中出现食物残渣,中医调理以清热利湿,平肝泻火为主。功能医学认为,肠道通透性增加、食物肠道长期不耐受时,循环系统出现大量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产生多种慢性疾病。这些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进入呼吸系统咳嗽、鼻塞;进入消化系统就会出现消化不良、排便异常。功能医学干预方案:严格执行食物禁食轮替疗法;增加食物多样性;营养素辅助改善慢性食物过敏等。

行文最后,老生常谈:中医辨证论治,文中案例部分的建议仅仅适用所举例的小患者。体质、病因明确之前,万勿套用。

我是医师黄圆媛,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孩子   胃肠炎   微血管   鼻出血   万事大吉   鼻腔   脾胃   肠道   抗生素   西药   体质   损伤   症状   中药   食物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