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内服、外敷、耳穴,预防治疗痤疮

难缠的痤疮

临床上痤疮是很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一般好发于颜面部、胸部、背部,临床表现非常多样化,有粉刺、丘疹、囊肿、结节、脓泡等。聚合性痤疮属于痤疮中最严重的一型,好发于青年男性,偶见女性,其特点是化脓,脓肿由瘘管连通,愈合后留下凹陷性瘢痕或疙瘩。现代医学多认为与患者体内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皮脂以及细菌的相互作用等有关,故西医的治疗手段主要采用维A酸类、抗生素或者是激素等药物来治疗,但效果不是很好,且很容易复发。

中医中药内服、外敷、耳穴,预防治疗痤疮

中医辨证治疗

传统医学将其划分为粉刺、肺风粉刺、酒刺等,其特点为颜面部、胸背部等处出现针头或米粒样大小皮疹,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中医文献中对此也有记载,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候》中指出:“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又云:“此由肤腠受于风邪,搏于津液,津液之气,因虚作之也。”描述了本病及其病因病机。

寻常型痤疮多由肺经风热熏蒸于皮肤;或过食油腻、辛辣之品,脾胃蕴积湿热,外犯肌肤;或血热致瘀,阻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又云:“此由肤腠受于风邪,搏于津液,津液之气,因虚作之也。”描述了本病及其病因病机。

寻常型痤疮多由肺经风热熏蒸于皮肤;或过食油腻、辛辣之品,脾胃蕴积湿热,外犯肌肤;或血热致瘀,阻于肌肤而成。痤疮病因病机复杂,但多数不离肺热、热毒、血瘀。由肺热引起的痤疮,面部表现多为白头粉刺,治疗相对较容易,疗程较短;由血瘀所引起的痤疮,面部多表现为黑头粉刺;由热毒引起的痤疮,面部多表现为脓疱型痤疮。临床上黑头粉刺与脓疱型痤疮常合并出现,即西医之聚合性痤疮,治疗相对困难,疗程较长。

中医中药内服、外敷、耳穴,预防治疗痤疮

临床治疗

聚合性痤疮一般病程较长,局部皮损较严重,故聚合性痤疮应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如《素问·移精变气论篇》中记载:“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病无不瘥也。”中医综合疗法运用耳穴贴压结合中药内服、外敷,辨证论治,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独特的优势。

一、中药内服:许多患者在初起时多应用抗生素、激素、中成药、维A酸类的药物来进行治疗,部分患者用药后症状明显改善,近期疗效明显,然而停药后症状就会反复,导致痤疮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且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激素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大。

聚合性痤疮多由热毒炽盛引起,可伴湿热、瘀血。。处方: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当归各15g,鱼腥草、大枣各30g,焦山栀、炒车前子、天葵子各10g,炒薏苡仁20g,黄芩9g,炙甘草6g。然而痤疮临床病情复杂多变,有许多兼见症状,临床应用多随症加减。若伴胃胀、苔黄腻者,酌加厚朴、枳壳、黄柏等;若伴脾虚湿盛,酌加藿香、佩兰、茯苓、苍术等;若伴便秘者,酌加芦荟、火麻仁等;若伴瘀血阻滞,局部痘色紫暗者,加三棱、莪术等。

中医中药内服、外敷、耳穴,预防治疗痤疮

二、耳穴贴压:耳穴是针灸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脉度》中记载:“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灵枢口问》提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现代研究显示,耳穴可调整人体性激素水平,使雄激素与雌激素重回平衡王教授在临床中使用耳穴多用以下穴位:

主穴:肺穴、内分泌穴、内生殖器穴、皮质下穴、神门穴等;配穴:使用耳穴探笔寻找2~3个最强反应点。肺穴在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结合中医理论,肺主皮毛,取此穴以宣肺散邪;内分泌穴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底部,即耳甲18区,结合西医对痤疮的认识,取此穴调节人体内分泌,促进体内激素水平回归正常;内生殖器穴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窝2区,皮质下穴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取此二穴意在配合内分泌穴,加强调控体内激素水平;神门穴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具有镇静、消炎止痛的作用,取此穴以缓解局部炎症反应。

中医中药内服、外敷、耳穴,预防治疗痤疮

三、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中医治疗皮肤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副作用小,可加速局部症状的缓解。研究显示,中药面膜对于痤疮后的色素沉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267例青少年痤疮患者,6周后总有效率达88.37%,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聚合性痤疮皮损较寻常型痤疮更为严重,且许多都伴随有炎性渗出,在临床上常结合中药外敷来缓解局部症状。外敷药物常使用。处方:黄芩300g,夏枯草、白芷各200g,山栀子、野菊花各150g,苦参、乳香、没药各100g,冰片50g,细辛30g,以上诸药混匀打粉,混匀备用。

中医中药内服、外敷、耳穴,预防治疗痤疮

结束语

在临床上预防总比治疗要来的中药,对于痤疮的预防及调摄,首先要有规律的作息,尽量减少熬夜的次数,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内分泌环境;其次,须注意控制高脂肪、高热量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均属肥甘厚味之品,摄入过多则易导致脾胃蕴热,助生内热邪火;再次,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同时有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敬请关注《岐伯小医馆》,谢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耳穴   痤疮   津液   脾胃   湿热   粉刺   西医   辛辣   抗生素   黑头   内分泌   局部   症状   中药   患者   中医中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