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系列肾藏精之三:“肾藏精”你可能误读了

自《内经》以降,诸家咸将“肾藏精”理论误认为“肾生精”,以至于今日仍不醒悟。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肾所藏之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根据其来源和功能,肾藏精的含义有二:一是藏本脏之精(先天之精);二是藏五脏六腑之精(后天之精)。

《内经》系列肾藏精之三:“肾藏精”你可能误读了


先天之精肾所藏的本脏之精是先天的基础,禀受于父母,充实于后天。

一是与生俱来的有生命的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篇》)“生之来谓之精。”(《灵枢·本神篇》)故曰“肾为先天之本。”

二是指人类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其精为形之始,则形由精之成。(《易经》)“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篇》)

可见先天之精藏于肾中,出生之后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成为人体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即男女媾精之精,故有“生殖之精”之称。

《内经》系列肾藏精之三:“肾藏精”你可能误读了

后天之精:肾中藏的后天之精,是指五脏六腑化生出来的精气。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

当五脏六腑需要这些精微的时候,肾脏又能把这些所藏之精,重新输送到其它脏腑,成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方面不断贮藏,另一方面又不断供给,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怡堂散记》云“肾者,主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

五脏六腑之精,肾实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所以成乎坎而位乎北,上交于心,满而后溢,生生之道也。”这就是肾藏五脏六腑之精的过程和作用。也说明后天之精是维持生命,滋养人体各脏腑组织,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内经》系列肾藏精之三:“肾藏精”你可能误读了

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而无子耳。”(《素问·上古天真论》)

自《内经》以降,诸家咸将“肾藏精”理论误认为“肾生精”,以至于今日仍不醒悟。吾以为肾藏精若水库之蓄水,水虽储于库中,而非生于水库,必得泉溪河水而满。又如钱粮储藏于仓库中,但仓库并不生钱粮也,需要源源不断入库而实。此亦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之理。

《内经》系列肾藏精之三:“肾藏精”你可能误读了

  1. 肾虽藏精,其治在肝

肾藏精,生生之本,而具先天发动之机,关乎繁衍,故少精、弱精、无精等,属于精血亏损、精气虚衰者,多以七个方剂为主化裁。上述药物统计表明,入肝经18种(62.1%)。或曰从肾论治少、弱精之不育,而用药却是从肝选择,吾以为肾虽藏精,当从肝治。故肝肾相生、精血相生的肝肾同源理论,当从此解。

  1. 生精易动,其治宜温

生精宜温,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动,否则便是死阴。故少精、弱精、无精等不育的治疗,皆宜从之。上述药物统计表明,性微温或温者20种(大约69%),且药物味多甘辛,甘补辛行,于精之生活动最为适合。

  1. 重点在肝,应合五行

少精、弱精、无精等不育的用药,重点在肝(第二归经入肾),其它归经的药物如入肾、脾、肺、心经之品,也应斟酌配入,以合五行之理,以全五脏之精。

《内经》系列肾藏精之三:“肾藏精”你可能误读了

  1. 肾虚精亏,兼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旺盛,则精气充足,肾实无亏。况肝肾同源,精血相生,肾虚精亏,其治在肝,而肝虚培土,故《难经》云:“损其肝者缓其中。”正此之谓。

  1. 平和生精,意在微调

大热大寒之品,皆为极端之物,既不利于生精,更不利于藏精。温平药物,微调阴阳,则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春风又绿江南岸。

  1. 贵在辨证,妙在加减

肝肾亏损之少精、弱精、无精等不育,既有精血亏损、精气虚衰者,又有偏精血虚、偏阳气虚者,更有兼阴虚火旺、湿热、血瘀者,故临床应审因论治,用药妙在加减。

《内经》系列肾藏精之三:“肾藏精”你可能误读了

《内经》系列肾藏精之三:“肾藏精”你可能误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内经   化生   素问   精血   钱粮   精微   脏腑   精气   脾胃   误读   气血   先天   药物   物质   人体   生命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