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系列之:论神志与男科疾病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薮,分枝散叶,为临床各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男科学的形成、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学科,虽经历代医家的不断贡献,但追根溯源仍自《黄帝内经》。


神志异常导致的男科疾病临床常见,古往今来的医家论述虽多,亦颇精辟,然《黄帝内经》乃其活水源头。本文拟就《黄帝内经》关于神志异常与常见男科疾病的相关论述(原文)进行梳理,或许对于临床有所启迪。一孔之见,就正于高明。

《黄帝内经》系列之:论神志与男科疾病

1. 《黄帝内经》论神志

1.1 五脏与神志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素问·宣明五气篇》

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灵枢·九针论》

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灵枢·本脏》

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灵枢·卫气》

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灵枢·经水》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素问·天元纪大论》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热,和喜怒者也。《灵枢·本脏》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灵枢·本脏》


小结:

五脏所藏神志,其名不同,如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变化为五种情志,如喜、怒、悲、思、忧、恐。故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志意者,肾脾之所藏也,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脾本固,功能正常,则意志坚定,神志和而五气不起。


1.2 心与神志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灵枢·口问》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灵枢·师传》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心者,神之舍也。《灵枢·大惑论》

心藏脉,脉舍神。《灵枢·本神》

在志为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内经》系列之:论神志与男科疾病

小结:

心为神之宅,君主之官,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在志为喜。故夏气通于心,性喜平静而恶烦热,并主血脉。


1.3 肝与神志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本病论》

肝藏血,血舍魂。《灵枢·本神》

在志为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内经》系列之:论神志与男科疾病

小结:

肝藏血,其神名魂,为将军之官,主谋虑,疏气机,在志为怒。故春气通于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


1.4 脾与神志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素问·刺法论》

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素问·本病论》

脾藏营,营舍意。《灵枢·本神》

在志为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小结:

脾为孤脏灌四旁,其神名意,为谏议之官,主智周,在志为思。故土气通于脾,性喜燥升清而恶湿,化源之本。


1.5 肺与神志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刺法论》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肺藏气,气舍魄。《灵枢·本神》

在志为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内经》系列之:论神志与男科疾病

小结:

肺为气之本,其神名魄,为相搏之官,主治节,在志为忧。故秋气通于肺,性喜清虚而恶寒热,司气肃降。


1.6 肾与神志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刺法论》

肾藏精,精舍志。《灵枢·本神》

肾藏精志。《灵枢·九针论》

在志为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小结:

肾藏精,其神名志,为作强之官,主技巧,在志为恐。故冬气通于肾,性喜蛰藏而恶遗泄,水火之根。


1.7 胆与神志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肝合胆,胆者,筋其应。《灵枢·本脏》

小结:

肝胆相照,乃肝之余气,筋其应,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虽不单独藏神,但胆气冲天,故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通于春气。


2. 《黄帝内经》论神志异常的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系列之:论神志与男科疾病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

怒伤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喜伤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思伤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忧伤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愁忧恐惧则伤心。《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忧恐愤怒伤气。《灵枢•寿夭刚柔》

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灵枢•本神》心怵惕思虑则伤神,……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肝悲哀动中则伤魂……。肺喜乐无极则伤魂……。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灵枢•本神》

喜怒不节则伤脏。《灵枢•百病始生》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虚无所定,故气乱矣。《素问•举痛论》

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素问•通评虚实论》

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灵枢•百病始生》


小结:

喜乐、愤怒、忧愁、思虑、悲哀、惊恐、惧怕等原因,皆可伤及五脏、气血、精神魂魄意志,导致气机紊乱和血液运行障碍。故有忧恐愤怒则伤气,喜怒不节则伤脏,而致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凝血蕴里而不散。


3. 《黄帝内经》论神志异常之男科疾病辨证

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灵枢•本神》

肝悲哀动中则伤魂……当人阴缩而挛筋……。《灵枢•本神》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驰缓,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素问•痿论》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功,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素问•痿论》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素问•生气通天论》


小结:

恐惧伤精,肾藏精志,则发生阳痿、遗精。悲哀伤魂,肝藏魂主筋,导致阴缩。思想无穷,所愿不得则伤肝,肝伤不能主筋,故致阳痿;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则伤肾,而有白淫。悲哀伤心,心主血脉,导致溲血。惊恐伤肝,筋脉不通,发生阳痿。大怒伤筋,肝主筋,导致阴纵。


4. 《黄帝内经》论神志异常与常见男科疾病

4.1 阳痿

《黄帝内经》系列之:论神志与男科疾病

肝者,……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素问·六节藏象论》

在志为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怒伤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喜怒不节则伤藏。《灵枢·百病始生》

忧恐愤怒伤气。《灵枢•寿夭刚柔》

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灵枢·邪气藏腑病形》

足厥阴之筋……其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灵枢·经筋》

恐惧而不解则精伤,精伤则骨痠痿厥,精时自下。《灵枢•本神》

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思伤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驰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素问•痿论》

二阳之病发心脾。《素问·阴阳别论》

故阳明虚则宗筋纵。《素问·痿论》


小结:

肝主春升之气,而司疏泄之职,喜条达而恶抑郁。失志诸因使肝失疏泄,抑郁气滞而致痿。肾开窍于前阴,而为作强之官,肾者伸也,其名为势,势即指阴器而言,阴茎勃起为有势,阴茎痿而不起为无势。

恐惧则伤精,精藏于肾,肾虚精伤,无力作强,故致阳痿。盖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此宗筋为精血之孔道,而精血实宗筋之化源。凡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而水谷气血之海必有所亏,气血亏而阳道不振矣。


4.2 癃

忧恐愤怒伤气。《灵枢•寿夭刚柔》

怒伤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思伤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忧伤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灵枢•胀论》

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灵枢•本输》

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灵枢•四时气》

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小结:

《灵枢•本输》曰:“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指三焦乃津液流通的通道。津液不能独行,必得气化而流通,因此《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则是指三焦乃津液气化的通道。

故忧恐怒思则伤气,伤气者,上焦肺气也,中焦脾气也,下焦肾气也、肝气也,肝主疏泄,司周身气机流通,肝郁气滞,致使气机紊乱,三焦特别是下焦气滞,则膀胱气化否涩,不得小便,则发生气癃、闭癃。


4.3 淋

怒伤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厥阴不迁正,……民病淋溲,……小便赤。《素问•本病论》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素问•痹论》

小结:

怒则伤肝,肝郁气滞,气有余便是火,导致气淋、热淋。


4.4 遗尿

肝悲哀动中则伤魂……。《灵枢•本神》

肝脉……微滑为遗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小结:

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肝损,无以司疏泄,闭关门,故导致遗溺。


4.5 溺血

悲哀太过,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素问•痿论》

小结:

悲哀太过则伤心,心伤则阳气内动,故致溲血。


4.6 遗精

恐惧而不解则精伤,精伤则骨痠痿厥,精时自下。《灵枢•本神》

小结:

恐惧则伤精,精伤而气下,肾失封藏,精时自下,发生遗精。


4.7 白淫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驰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素问•痿论》

小结:

思想无穷则伤脾,入房太甚则伤肾,脾肾伤则失封藏摄纳之功,故有白淫。


4.8 阴纵

怒伤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喜怒不节则伤藏。《灵枢·百病始生》

忧恐愤怒伤气。《灵枢•寿夭刚柔》

足厥阴之筋……其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灵枢·经筋》

足厥阴之别……其别者,径胫上睾,结于茎。其病……实则挺长。《灵枢·经脉》


小结:

阴纵是阴茎挺不收的疾病。因足厥阴肝之经脉绕阴器,结于茎。若肝郁化火则阴纵而不收。


4.9 阴缩

肝悲哀动中则伤魂,伤魂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灵枢·本神》

小结:

阴缩为前阴内缩的病症。肝主筋,聚于阴器,足厥阴肝之经脉绕阴器。肝伤阳郁化火,则热伏厥阴,伤魂则狂忘不精,筋无所主,则筋挛而阴缩。病位在肝。


5. 《黄帝内经》论治则

《黄帝内经》系列之:论神志与男科疾病

5.1 治疗原则

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素问•汤液醪醴论 》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灵枢•师传》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素问•血气形志篇》


小结:

对于神志异常导致的男科疾病,根据五行生克理论,提出了以情胜情的治疗原则;介绍了祝由的主要内容;熨引的手段。认为精神进,志意定,故病可愈。否则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5.2 神志养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素问•上古天真论》


小结:

强调了精神养生的重要性。认为应该恬淡虚无,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则内无思想之患,从而达到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


6. 讨论

《黄帝内经》系列之:论神志与男科疾病

6.1 五脏藏神名不同,总统于心

五脏皆为神之宅,而其名不同,如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明·张景岳《类经·十五卷·情志九气》“是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可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之,思动于心则脾应之,怒动于心则肝应之,恐动于心则肾应之,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诚斯言也。《灵枢·本脏》云:“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6.2 五脏神伤病机异,各有所主

人有五脏,以生喜怒悲哀思忧愁惊恐,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神伤则气机紊乱,导致阳痿、癃闭、淋、溺血、遗尿、遗精、白淫、阴纵、阴缩等。愤怒伤肝,喜乐伤心,忧思伤脾,悲哀伤肺,惊恐伤肾,故五脏神伤,各有所主。而所导致的男科疾病,皆与肝密切相关。


6.3 五脏神病治不同,立法首选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乃后世所谓的以情胜情法,即《黄帝内经》“治神”法。


本法乃无形之药,病者所自具,而医者则据其病情,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从而满足患者之心愿,解除其心中不可语人之愁闷,俗称心病须得心药医,即此义。


《青囊秘箓》云:“夫形者神之舍也,而精者气之宅也,舍坏则神荡,宅动则气散,神荡则昏,气散则疲,昏疲之身心,即疾病之媒介。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医其未病。若夫以树木之枝皮,花草之根蘖,医人疾病,斯为下矣”。


诚阅力之言,充分说明了治神法的重要性。经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且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志安情悦,心和气平,则病不生。又谓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适嗜欲于世俗之间,内无思想之患,恚嗔之心,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则精神不散,而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故不发生男科疾病,或达到精神进,志意定,故病可愈的目的。


6.4 情志之疾最难疗,杂合而治

因情志异常导致神志病而患男科疾病者,其病情复杂多变,宜分别五脏所伤,权衡轻重,从心治之。治神法之外,药物疗法必不可少,非药物治疗亦很重要,如熨引等。总之宜杂合而治的综合疗法。而大多数男科疾病,也多存在情志方面的因素,应引起医者的高度重视,否则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或延缓治愈时间。

《黄帝内经》系列之:论神志与男科疾病


《黄帝内经》系列之:论神志与男科疾病

版权声明:

原创作品,本文首次在互联网上发布,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黄帝内经   男科   神志   意淫   神名   嗜欲   疾病   素问   喜怒   魂魄   小结   阴阳   恐惧   悲哀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