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新解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出自《黄帝内经》之《素问•灵兰秘典论》。


我在研究《黄帝内经》论溺病的相关论述过程中,对此心有顿悟,以为膀胱“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在肺气的气化作用下,津液出矣在腠理,表现为出汗;二是在肾气的气化作用下,津液出矣在水道,表现为小便。而完成出汗和小便的气化通道在三焦。本文拟就《黄帝内经》相关论述原文进行梳理,试论于次。


1. 《黄帝内经》论津液代谢


小结

津液代谢主要与肺、脾、肾、膀胱、三焦密切相关。肺主气为水之上源,肾为水脏主津液,膀胱则为津液之府;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三焦为津液代谢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和通道;脾为胃行津液,散精归肺;肾合膀胱,少阴属肾,肾上连肺,金生水,故津液之生与其代谢过程,关键是肺、肾、膀胱、三焦脏腑功能正常,而又关乎脾。


2. 《黄帝内经》论津液与溺汗

2.1 论津液得肾之气化而为溺

《黄帝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新解

小结

肾者水脏主津液,又合膀胱,而膀胱为津液之府,肾之阳气通于膀胱,膀胱所藏津液得到肾阳气化,则津液化为溺。肾开窍于前阴,前阴即茎,乃津液之道,故气化小便排出。天寒衣薄则腠理闭,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气有余便是热,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热量通过小便排出,从而保持体内津液和气的平衡。


2.2 论津液得肺之气化而为汗

《黄帝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新解

小结

肺主气而为脏腑之华盖,水之上源,气归膀胱,通调水道,具行水之功,主皮毛,合于表,司腠理之开阖,而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也。故天热衣厚则腠理开,腠理开则津液不能化为溺而为汗,得之肺气也。天寒衣薄则腠理闭,腠理闭则津液不能化为汗而为溺,得之肾气也。因此,天寒溺多汗少,天热汗多溺少。


3 《黄帝内经》论三焦乃津液与气化的通道

《黄帝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新解

小结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是表述津液在体内不同部位的不同状态,最终注入下焦膀胱。故“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指三焦乃津液流通的通道。津液不能独行,必得气化而流通,因此“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则是指三焦乃津液气化的通道。后世所谓气行则津行,气滞则津停,就是此理。而津液气化之机,上焦关于肺,下焦关于肝肾,中焦关于脾,肺脾肝肾尤其重要,但皆需影响到膀胱气化,才能导致溺病。


4 讨论

《黄帝内经》论津液之生与其代谢过程,肺、肾、膀胱、三焦功能正常是关键,而不离乎脾。


溺液的形成源于膀胱所藏津液得之肾阳气化,汗液的形成源于膀胱所藏津液得之肺之气化,三焦为津液和气化的通道。并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天热衣厚则腠理开,腠理开则津液化为汗与气;天寒衣薄则腠理闭,水下于膀胱,则津液化为为溺与气。汗与溺,津液之化也,气者,有余便是热,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热量及其它新陈代谢的废物通过汗和溺排出,从而保持体内津液和气的平衡及内环境的洁净。

《黄帝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新解

从临床来看,脾在津液代谢、汗液与溺液形成过程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中气不足,则水乱二便,脾气不足,则水留中脘,都导致了中焦如沤这种津液状态代谢的紊乱,从而出现溺病。

《黄帝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新解

肝在津液代谢、汗液与溺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很突出的,肝主疏泄,人身气机的流通,关键在肝,肝气郁滞,则气化否涩,故气行则津行,气滞则津停。而理气药物多数入肝经,上焦肺气和中焦脾气的流通,皆依赖于肝气疏泄,下焦肝肾所居,主蛰藏者肾也,主疏泄者肝也,所以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津液状态,其气化过程,肝气疏泄皆参与其中,此其一;大凡肾阳、肾气、肾阴、肾精亏虚,均可导致溺病,临床以药测证的结果,绝大多数从入肝经的药物中选择,故见肾之虚,知源肝亏,当先补肝,此其二也。


而卫出下焦,肺金生肾水,肾上连肺,金水相生,则说明肺肾两脏在津液气化为汗和溺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如提壶揭盖法治疗小便不通之癃闭,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少阴阳虚风寒外感之无汗。


总之,《黄帝内经》论津液代谢、汗液与溺液的形成,关乎多个脏腑,体现了整体观念,但又明确了主要脏腑,重点突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就充分说明了这一观点。


版权声明:

原创作品,本文首次在互联网上发布,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黄帝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新解

《黄帝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新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黄帝内经   津液   膀胱   腠理   中焦   肝气   素问   汗液   脏腑   阳气   水下   水道   小结   体内   通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