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不透的“亨得利”——《话说西单》(二十一)


琢磨不透的“亨得利”——《话说西单》(二十一)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占顺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刚来北京那阵子,夏日的傍晚来到西单路口走一走,就见到西单北大街上路西的“亨得利钟表眼镜行”那红绿黄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它们不时地变换着颜色、舞动着身姿,而后会一个字一个字地跳出来,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霎时美丽、诱人,总是迷惑着我的眼光。

再看看“亨得利”几个大字,只能认得,但琢磨不透这 “亨得利”是什么意思,就觉得是一个特洋特洋的名字吧。

后来“文革”来了,似乎一夜之间,那硕大的霓虹灯就不闪了。我盼望着这连闪带蹦的字哪天再出现在眼前,可那美好的东西只能成为回忆了。

直到若干年后我才知道,这是一家实实在在国人开办的钟表、眼镜商行。

1915年,祖籍浙江海宁出生的王光祖和几个朋友共同出资,在江苏的镇江创办了第一家“亨得利”钟表眼镜店,他们取名“亨得利”。据说这里面还是蛮有讲头的。我从字典里知道“亨”就是大,通达的意思;“得”是得到的意思;“利”就是获得利益。连起来讲大意就是“买卖兴隆,生意长远”的意思。这时我才解开多年琢磨不透的这个谜底。

1927年王光祖派他的老三儿子王惠椿到北京,先是在前门外大栅栏的观音寺大街,开设了北京的第一家分店。这里处于商业中心所以人气很旺,在这家店里经营着一百多种进口的钟表。说这家店的遗址至今还保留着,是个三层的小楼(但因为疫情管控较严,一直没有去过)。因为这家店在北京的南城,所以就叫“南亨”。

在“南亨”开业不到三年,在王府井又开了第二个店。这家店在京城的东边所以又叫“东亨”;不久他在西单北大街又开了一家店,因为在西部就叫“西亨”。

在北京的总店设在“南亨”。西单这家店开业后,主要经营进口的高档手表。如瑞士的浪琴、欧米伽、西马等牌子,还有德国的名牌挂钟,高档次的眼镜、唱机等。当然还兼有钟表的修理、眼睛的验光和配镜等业务。

“文革”前的那会儿我还小,迈进这西单“亨得利”店的高台阶,就感到这里的装修豪华程度很是让我吃惊,似乎这殿堂全是金碧辉煌的,整齐的柜台是精雕细琢的,再透过亮亮的柜台玻璃,一看这柜子里的每一块手表的价格,都是在四位或是五位一长串的数字啊!

据说这个店里还真是经常有大佬光顾。由于买卖大、信誉好、品种多,社会上的达官贵人常来这里,使其买卖兴隆。

当时这里的“西亨”,有一套极其严格的生意经。后来与我的一个朋友聊到西单时,说他的父亲就曾在“西亨”干过,还是在这儿上班的一个“老人”(指在这干的时间长)。

他说他父亲那会儿可能也就是五十多岁吧,有一手高超的修理钟表的技术。那会儿上班那挺直的腰板、再加上笔挺的裤线,他父亲的一身打扮老是透着亮堂、干净。头发、眉毛、胡子每日都修的整整齐齐。衣服总是合身,平整,从没看他穿过脏兮兮的或是皱皱巴巴的。文革前穿皮鞋的人很少,他的一双黑皮鞋,总是擦得光亮。当然文革中挨批挨斗是少不了的。

后来知道这个店里还有“三严”:一是店规严、二是用人严、三是信誉严。要求店员有礼貌,讲和气;进店要有两人担保,还要通过学徒的实习阶段考察;出售的商品要经过严格的检查。

据说这“西亨”获得社会认可的还有两样看家的“宝贝”。那就是“精湛的修表技艺”和“明确的商品价格”。这里的修表技术是一流的。一般的修表店不敢接的活儿,像“确齿轮”、“游丝乱”等难活儿,来到这里都能迎刃而解。师傅的修表技术咋样,通过实践就能检验出来,店里规定凡是返修的,一律交由原来修理的师傅修理,并作登记记载,所以大家都把返修的活儿当作耻辱。当然商品明码标价这是商家们最基本的要求。可这标的一分钱是一分货啊!

记得“文革”期间,在砸烂“封资修”的口号下。西单的“亨得利”改为首都钟表店,直到1980年,才恢复“亨得利”老字号。

2020年7月1日

注:学习了段柄仁主编《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西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琢磨不透   大栅栏   南城   兴隆   活儿   霓虹灯   文革   北京   柜台   钟表   皮鞋   店里   眼镜   父亲   买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