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坠胎的女人吗?

今年年初,我二十岁的妹妹意外怀孕了,后因身体的状况,不得不选择了堕胎。前段时间,美国得州通过了史上最严厉的反堕胎法案,让我重新想起妹妹的这段经历。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面对“堕胎”这个话题。当时,我不停地寻找与堕胎相关的信息,希望从他人如何看待与讨论这件事,尤其是女性如何处理由堕胎而引起的身心创伤,让我也能有一些方法去帮助手足无措的妹妹。

但在网上输入“堕胎”两个字后,我却发现了大量与堕胎相关的污名与迷思:比如不少人就觉得有堕胎史的女性不自爱,更担心她们以后生不出小孩;也有人害怕找一个堕过胎的伴侣,说不定会被婴儿的鬼魂纠缠,导致终身运势衰落。

看完上述五花八门的帖子,我情不自禁地倒吸了一口气。为什么大家对堕过胎的女性,会有这么强烈的恶意呢?

死过人的房子可以住,死过人的子宫不能要?

“堕胎”,在我从小到大的记忆中,很少会出现这两个字眼。唯一让我深刻有印象的,便是在农村生活的那些“重男轻女”的亲戚。

他们为了生出男孩,便不停地堕女胎。这一堕,可能是一胎,也有可能是三到四胎。直到生出一个有传宗接代意味的男婴,这些妈妈们的生育使命才算完成,无需再继续躲躲藏藏,可以扬眉吐气地去医院结扎了。

但从妈妈口中,听完这些堕胎二三事,我却觉得非常恐怖,感觉自己也“身临其境”。尤其是讲到把一个生命从肉体狠狠剥离时,我也能共情到身为女性,却无法控制身体带来的紧张与害怕。因此,在那之后,我都十分回避类似的话题。

然而,妹妹意外怀孕的事情,却让我不得不去思考这个问题。面对堕胎,大众的认知是怎么样的呢?堕了胎的女性,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她们会经历如“产后抑郁”般的堕胎抑郁吗?

与此同时,通过搜索得到的信息,我也发现了大众对堕胎有众多污名与迷思,甚至把这种刻板印象,变成攻击堕胎女性的工具,认为她们犯下“滔天大错”。可是,被堕的胎儿,只是她一个人的孩子吗?为什么大家都只会抱怨女性呢?

这也让我意识到堕胎的迷思之一,就是基于性别的双重标准。比如不少人就认为堕了胎的女性“不自爱”,私生活不检点,所以才导致堕胎的窘况。此后,若与这些有堕胎史的女性走入婚姻,丈夫也可以在婚后理直气壮地出轨。

但值得反思的是,当大家在抱怨“不自爱的女性”时,那“让女性堕胎的男性”又去哪里了呢?明明一个新的生命,不是只靠女性一人就可孕育,那么男性在此过程中的隐形,是否有失偏颇呢?

而且,如自爱、纯洁、守贞等封建说法,实质上就是一座压在女性身上的大山,既否定了女性对自己身体的自主决定权,也抹去了她们对情欲探索的渴望与需要,最后以这种畸形的标准把女性分为三六九等,排斥与贬低曾堕胎的女性。

除了困住女性的情欲自由,大众也会以“堕胎后生不出孩子”的异样眼光,来看待有堕胎史的女性。这也是迷思之二,女性的生育自由,并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真正地实现。

在父权社会中,女性的生育能力,常常被美化为是“天性使然”。只有生育的女性,才会是一个完整的、美好的女人。至于丁克,则是非常态、不被理解与接纳的群体。那么堕过胎的女性,更会因为生育能力可能受损,而被大众嗤之以鼻。

可当大家讲着“死过人的房子可以住,死过人的子宫不能要”的嘲讽话语时,是否有考虑过这样的说法,反而会加重堕胎女性的身心创伤呢?即使因堕胎失去生育能力,也可以通过领养等方式养育小孩,为何要局限在单一的生活方式呢?

更令人困惑与恐慌的是,大众对堕胎的迷思与污名,已经上升到“牛鬼蛇神”只说。比如有人就提到堕胎之后,一定要对婴儿超度。若没有经常烧香拜佛,那有堕胎史的女性的后半生都可能被婴灵缠上,命中遍布劫数,无处可逃。

这些耸人听闻的说法,居然在科学社会中盛行,也让我感到匪夷所思。而且在上述文章的评论下面,还真有不少女性在反省与忏悔,为自己犯过的错而感到羞耻与自责。但同样地,这些不安的承受人,仍然是女性,没有任何男性。

最后,也是最常见的迷思,便是认为女性堕胎,是在谋杀一条新的生命。其人格是有明显缺陷的,且为人处世必定十分冷血、无情,所以才能如此狠心地对待自己的孩子。

然而,这却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个体选择堕胎的行为,并不一定是厌恶孩子,也有可能是出于其他原因。比如个体没有准备好当妈妈,也没有经历备孕过程,那突如其来的孩子,实质上并不是“意外的惊喜”,反而有可能是“飞来横祸”。

在这种情况下,堕胎反而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对孩子与自己都负起了责任。若匆匆忙忙地生下来,孩子没有在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下成长,那无疑给这个妈妈以及整个家庭都会造成生活的负担,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

当然,我不能否认堕胎,确实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了伤害。然而同样给女性身体带来伤害的生育行为,却给女性带来的巨大赞美。其实堕胎本身,并不值得人们以偏见去看待,更不可耻。污名与迷思越多,女性的选择空间就越小,敢于说“不”的自由与权利也逐渐消失殆尽。

可对于有堕胎史的女性而言,她们只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了一个当下最好的选择。这样的她们,是痛苦的,也是勇敢的,更是爱自己的。


你能接受坠胎的女人吗?

正视堕胎,从了解堕胎开始

讲完堕胎的污名与迷思,我们也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正视”堕胎及有堕胎史的女性呢?

首先,在关于“堕胎女性不自爱”的论述中,不少人就反问,既然不想怀孕后堕胎,为什么没有戴套呢?但对于有没有戴套这件事,却是值得商榷的。

比如由于个体没有充分的性教育,自认为“蹭一蹭没关系”,又或者“快射再戴好”等行为,不需要承担风险,导致最后怀孕。但性教育缺失的困境,却又是与教育体系、原生家庭有关,由于得不到有效信息,个体才会做出上述举动。

而且,即使两人在发生性行为时,都已经戴套或者做了其他避孕措施,也还是有可能怀孕。毕竟,戴套是进行安全性行为的其中一种方式,但不意味着在避孕上的零风险。

甚至,有一些女性会意外怀孕,本身是承受了巨大的身心创伤,比如遭遇性侵等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质问女性为何堕胎是毫无意义的,甚至还可能因“受害者有罪论”,而加深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此外,当大众在讨论堕胎时,其实也忽略了在正常备孕的过程中,胎儿自身发生了一些状况,因此被医生建议堕胎的情形。如早期先兆流产、孕期胎停育、孕中期糖耐不合格、孕期胚胎畸形……最后都需要流产或者引产,也就是堕胎。

这也提醒我们,在生育过程中,堕胎其实是一种可能性。因为我们在关注生育议题时,既没有强调如何科学避孕,防止不必要的意外,也没有让大众了解到堕胎的可能性,因此才造成了恐慌情绪的蔓延。

上述窘况,也造成了不少女性在堕胎之后,常常会有难以消解的自责感,觉得自己害了小孩。但堕胎除了与女性HCG、孕酮指标有关,其实也跟男性精子活力有关,甚至跟生活环境、工作压力、心情等外在因素也息息相关。

所以,当大家对堕胎女性有众多偏见时,也正说明了在性教育、身体自主权、堕胎知识上,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去了解与反思,而不是苛责与评价堕胎女性做出的选择。

如果有一天,当你知道身边有女性曾堕过胎,或者即将要去堕胎,请不要做一个厌女的加害者,用偏见与污名困在她。毕竟,她与谁交往,又与谁发生关系,如何处理自己的腹中胎儿,都是她的自由。她的人生,应该由她做主。

其次,面对堕胎后的她们,也请不要“好为人师”的姿态,来告诉她们应该怎么做。因为,她们选择不生,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为孩子着想。一个新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时,需要活在一个懂得重视、关心自己的家庭环境中。

正如我事后问一个男生朋友,他能否接受堕过胎的女性一样,他告诉我“这没什么大不了”。他认为这些女性遭受的苦应该够多了,更应该被人温柔地、平等地对待。

是的,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只是她们生命故事中的一小部分。她们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迷思   窘况   污名   大众   胎儿   偏见   个体   意外   男性   身体   妹妹   妈妈   生命   孩子   女性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