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相关知识2

酸奶不是奶?

酸奶是很多人心中的健康饮品,女性更偏爱酸奶,认为它是调理肠胃、减肥、美白的小零食。不仅如此,很多人觉得酸奶比牛奶更有营养、酸奶老少皆宜、酸奶中益生菌越多越好、浓稠的“老酸奶”特别营养。生活中很多人对酸奶的营养和功效过度推崇而导致盲目喝酸奶;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酸奶只是一种口感、口味重于营养的饮料,没什么营养价值可言。

这是两种对酸奶认识的常见误区,都不正确。

⊙酸奶=牛奶

商场货架上有很多具有酸奶口味的饮品,它们是一种饮料,不是牛奶,营养成分大概只有酸奶的1/3。按照乳品行业的规定,每100克酸奶的蛋白质含量应≥2.9克,而酸奶饮料的蛋白质含量却只有1克左右。酸奶饮料的营养价值不能与牛奶和酸奶相提并论。

真正的酸奶本质上就是牛奶。真正的酸奶由纯牛奶经过乳酸菌发酵而成,保留了牛奶的所有营养成分,此外,乳酸菌发酵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些人体营养所需的维生素。酸奶更易于消化和吸收,而且乳糖含量很少,喝酸奶基本不会发生腹胀、腹泻的问题。所以,乳糖不耐受者和不爱喝牛奶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喝酸奶来替代牛奶。

等量酸奶与牛奶等质。由于酸奶比牛奶更易消化吸收、没有乳糖不耐受反应,有人便认为酸奶比牛奶更营养更好,过分夸大酸奶的作用。事实上,从营养价值来说,两者没有什么差异,两者的营养价值是等质的,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即可。酸奶跟牛奶一样,每天的最佳饮用量是300毫升左右,大约2~3杯方形杯包装,并不是多多益善。酸奶不适宜空腹饮用,一是因为酸奶比较凉,二是因为空腹时胃内的酸度较大,不利于乳酸菌保持活性。

乳制品互换表

注:乳制品按照与鲜奶的蛋白质比折算;数据引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个别患病人群不易喝酸奶

大多情况下,酸奶确实是放之四海、老少皆宜的食品,但这是针对健康的普通人群而言,对于一些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人和某些疾病人群而言,喝酸奶要谨慎些。比如胃肠敏感人群或其他肠道疾病患者,肠道损伤时最好别喝酸奶;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不能喝含糖的全脂酸奶,否则会加重病情;1岁以下的小宝宝不能食用酸奶。

⊙浓稠“老酸奶”并非更好

浓稠并不意味着酸奶营养价值升高,相反,浓稠意味着添加了增稠剂。浓稠度与酸奶的含钙量和其他营养素含量并没有正比例关系。在购买酸奶时,应该选择稀一点的,仔细阅读包装上标注的成分及其含量。

有些生产企业售卖的“老酸奶”,但实际上只是添加了增稠剂的普通酸奶而已,并非真正老酸奶。传统老酸奶有特殊的制作方法,工业化生产“老酸奶”并不是按照传统方法制作的。

没必要过于热衷老酸奶。传统老酸奶的浓稠厚实是因为原料奶的蛋白质含量高,但蛋白质不是酸奶对人体的主要营养贡献。现在工业化生产“老酸奶”的浓稠,是靠增稠剂调出来的,更加不必追捧。

⊙益生菌的营养价值只是锦上添花

酸奶营销中经常对“益生菌”的营养价值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但其实益生菌对酸奶的营养价值只是锦上添花而已。酸奶本身营养价值就已经很好,无需额外添加。

益生菌的功能必需通过“连续食用”“活的”“特定剂量”的“特定菌株”才能实现。而酸奶从生产到售卖给消费者,再到消费者饮用的过程中,随着时间、温度等条件的变化,其菌种、菌数、活性已经不能确保符合标准。所以,喝酸奶注重的是酸奶本身钙等成分的营养价值,而不应该被各种“益生菌”所迷惑。

酸奶中常见的菌大概有四种,在包装上常标注为ABSL或LABS。

L是保加利亚乳杆菌,S是嗜热链球菌。它们是发酵酸奶的基本菌,普通酸奶都是这两种菌共同发酵而成。但是它们达不到科学所定义的益生菌的功能和作用,因为这两种菌经受不住胃液和胆汁的杀伤力,很少能活着到达大肠。

A是嗜酸乳杆菌(A),B是双歧杆菌。这两种菌可以看作真正的益生菌,有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不良微生物增殖的作用。但由于存储方法和饮用时间等因素,它们最终是否还具备最初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就无法得知了。

膳食建议

酸奶稍微加温可有效避免饮用后的不适

有些胃肠敏感的人喝酸奶会拉肚子,是因为酸奶温度低,饮用后胃肠受凉的缘故,并不是过敏反应,喝酸奶拉肚子的概率比喝牛奶腹泻的概率要低30%以上。

饮用前稍稍把酸奶加温一下,能有效减少拉肚子的情况。加温方法很多,比如在室温下放置一会儿、用手焐一会儿、喝时在口腔里含一会儿、连包装把酸奶在4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放一会儿。

注意,酸奶不能高温加热,高温会杀死有益菌,而且影响口感。


牛奶相关知识2


空腹喝牛奶

很多人早晨起来,习惯咕嘟咕嘟先喝杯牛奶,这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很多上班族,早餐除了一盒早餐奶之外就什么都不吃了,这种习惯不利于健康。

牛奶是好东西,但好东西吃的方法不对也是白搭。什么时间喝牛奶,什么搭配牛奶更营养,都应有所了解,饮用时多注意,才能更好地摄取营养。

⊙空腹喝牛奶易发生乳糖不耐受

据统计,我国有2/3左右的成年人体内缺少乳糖酶。这类人群喝牛奶会产生腹胀、腹泻现象,称为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者不能空腹喝牛奶,也不能一次大量饮用牛奶,否则肯定会发生腹胀、腹泻。

另外,空腹喝牛奶,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会变短,加快胃排空时间。牛奶在胃肠道排出的时间变快,会导致人体对牛奶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降低。

小贴士:避免喝牛奶腹泻的方法

牛奶是最佳的补钙食物,那乳糖不耐受的人怎么补钙呢?常见的成人型乳糖酶缺乏人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逐渐适应和恢复消化乳糖能力。

第一,少量多次饮用牛奶,分次进食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乳糖不耐受的反应。

第二,用酸奶代替牛奶,酸奶中的乳糖比牛奶少很多,可以用等量酸奶代替牛奶。

第三,用去乳糖奶制品代替牛奶,舒化奶、无乳糖奶粉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四,用豆浆、豆奶补充,虽然补钙效果不及牛奶,但也可以作为最后的备用方法。

⊙牛奶和糖,不是好伴侣

喝牛奶时,最好不要加糖。加糖可以“败火”、加糖能够更好消化之类的说法,都没有科学证据支持。

加糖解决的是口味的问题,有的人觉得纯牛奶没味道,加了糖更好喝,仅此而已。如果健康人依据个人口味,加一点点糖能够促使自己多喝点牛奶,还可以接受,但是肥胖或糖尿病人群千万不要加糖。儿童最好喝原味奶,不要额外加糖,以免养成孩子爱吃甜食的习惯。

建议煮奶时有加糖习惯的人,改变这种做法。因为牛奶本身的营养已经很好,各中营养成分的组成比例完美,不需要用糖来加分,也可以避免加糖可能会带来的减分问题。

至于“牛奶中加糖会产生有毒物质”的说法,缺少科学依据,不必过于担心,曾经有这种习惯的人只要目前身体没有什么不适,以后改变这种习惯就可以了。

⊙牛奶不爱咖啡、茶

健康监测数据表明,长期大量喝(浓)茶和咖啡的人,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相对要高,主要原因是喝浓茶和过量咖啡会影响人体钙的摄入和吸收。

牛奶中的钙离子和茶叶中的单宁酸会发生反应,产生不溶解的钙盐,从而影响牛奶中钙的吸收;而且咖啡和茶叶中所含咖啡因是一种强脱钙剂,所以,咖啡、茶最好不要与牛奶一起饮用。

⊙牛奶+果汁,没啥不可以

关于牛奶的“谣言”很多,比如牛奶和果汁不能一起喝,喝牛奶前后1小时内不能吃水果,牛奶遇酸会产生絮状沉淀,不利于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牛奶中兑入橙汁这类高酸的果汁,其所含的蛋白质遇酸会发生蛋白质变性,产生沉淀。但是这种沉淀十分正常,不影响吸收,也不会伤害人体。即便不与果汁、酸性水果一起吃,酸奶进入胃里遇到胃酸也会产生沉淀。制作酸奶本身就有一道工序是让牛奶蛋白质受乳酸菌作用产生沉淀。所以,喝牛奶的同时喝点果汁,没什么危害;但是也不鼓励和提倡“牛奶中兑果汁”的喝法,坚持牛奶的本质最好。

与果汁不同,完整的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有益健康。喝牛奶的同时,吃点水果,有利于膳食平衡,没什么不好。

⊙牛奶不用煮沸喝

正规厂家的牛奶都是经过消毒杀菌的,大家不必担忧牛奶的卫生问题,如果想用加热的方式消毒就多此一举了。

牛奶不宜高温久煮。高温久煮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会使乳糖出现焦化现象,不利健康,而且会使钙出现磷酸沉淀现象,导致牛奶的营养价值降低。

牛奶加热到60~70摄氏度比较好。其实牛奶的最佳饮用温度是和体温差不多的温度,这个温度不会刺激肠胃,还利于吸收。

膳食建议

早餐:牛奶+面包等碳水化合物食物

既然空腹喝牛奶不好,那就该搭配个牛奶“伴侣”。不少人认为牛奶配鸡蛋,是非常营养的早餐。实际上,牛奶和鸡蛋并不是好的早餐搭档。

牛奶和鸡蛋都是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但缺少葡萄糖成分的食物,而大脑处理工作和学习需要人体提供葡萄糖,当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人就会感到困倦、缺少活力。同时,因为牛奶和鸡蛋蛋白质含量高,往往食用后再吃不下别的食物来补充葡萄糖。所以,早餐喝牛奶时不宜吃鸡蛋。

早餐用牛奶搭配一些面包、蛋糕、饼干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固体主食,更完美,可使一上午精力充沛。

喝牛奶要喝纯牛奶,不要添加乱七八糟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增稠剂   牛奶   乳糖   乳酸菌   肠道   膳食   酸奶   蛋白质   果汁   营养价值   含量   早餐   人群   营养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