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祸得福:被皇帝夺去兵权的曾国藩反而进一步提升了自我

曾国藩本想向皇帝争取一些实权,结果却被咸丰皇帝夺去了兵权,自此闲赋在家,不过也就是在家的这几年,曾国藩完成了一次人生“蜕变”。

01丨性情大变的曾国藩

咸丰皇帝批准了曾国藩在家为父守孝3年的请求,这个批准超出曾国藩的预想,他本想借机向皇帝争取在江西的一些实权,可是皇帝却没有答应他的条件。自此,曾国藩开始在家闲赋。

曾国藩被解除兵权,他的长沙官员,个个喜形于色,他们抓住了他的把柄,举城大骂曾国藩,曾国藩有口难辩,患了“怔悸之症”,卧病在床。

因祸得福:被皇帝夺去兵权的曾国藩反而进一步提升了自我

另一边,太平军正处于由盛转衰之时,在这个时机,正是建立不世功勋的千载难逢机会,曾国藩眼睁睁看着机会从眼前流走。失去这样的机会,他怎么能不懊悔。 ​

以前自诩“硬汉”的他,这次也挺不住了,举动大异常态,整日生闷气,动不动就骂人,不仅骂江西的一帮文武臣官,还吆喝几个弟弟,弟弟们走了后,又开始骂几个弟媳妇。语言粗俗,蛮不讲理,和以前的儒家风范判若两人。


02丨曾国藩的反思

在这种极端痛苦之下,曾国藩拿起了朋友向他推荐的老庄著作,几千年前的圣人之言给了他意想不到的启示,让他恍然见到了另一片天地。他像一个闭关的和尚一样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把自己起兵以来的种种情形在大脑中一遍遍地过。渐渐地,曾国藩静下心来了。 ​

以前曾国藩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问题,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现在经过反思他看到自己身上也有很多缺陷:说话太冲、办事太直、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有诸多的缺陷。这样的性格,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

不仅对官场同僚态度不好,而且对于自己的亲弟弟们,他也成天一幅“唯我正确”,“你们都不争气”的神气,处处批评教训。弄得当年他的两个弟弟国荃、国华来京投奔他,结果都待不了多久就返乡了。

因祸得福:被皇帝夺去兵权的曾国藩反而进一步提升了自我

曾国藩请好朋友们给他提建议,读完朋友们回馈过来的信件,曾国藩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致命弱点:太自傲、太急切、一昧蛮干、一昧刚强。 ​

曾国藩终于意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 ​

那些他以前看不起的虚伪、麻木、圆滑、机诈,都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 ​

咸丰八年四月,曾国藩指出自己为人处世的四大缺点:偏激、好名,过于重视获得好名声;喜欢公开批评讨论别人的错误;做事有始无终;接人待物过于怠慢。怎么解决这些缺点呢:

做事平心静气,更多地考虑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家角度立场想问题; 更多地表扬他们的长处; 做事有始有终,越到后来越慎重; 接人待物要更诚更敬;

在家居住的这一年多,曾国藩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曾国藩把居家的这两年称之为“大悔大悟”之年。后来他回忆自己的这一变化说:

“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前迥不相同。”


小结

曾国藩被咸丰皇帝夺去兵权,滞留在家,虽然不能再在战场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在家反思的这一年多,他自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首先能意识到自身问题,进而去改正,这也距离圣人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兵权   太平军   大悟   咸丰   国华   儒家   皇帝   实权   因祸得福   江西   圣人   本领   强者   缺陷   弟弟   自我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