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平生五大耻辱之五:被江西同僚所排挤

曾国藩在江西抵御太平军时,本是支援帮助处于困境中的江西,但是遭到了江西官僚的排挤。

1.1:军饷难筹

太平军攻打江西,咸丰皇帝命曾国藩率领湘军前往支援。到了江西,湘军的军饷需要就地解决,也就是要由江西官僚系统提供。

此时陈启迈是江西巡抚,他气度狭隘,寸权必争。曾国藩的到来,他十分的不屑,认为他只是一个办团练起家的在籍官员而已,既然我给你提供军饷,那你自然要听我的调遣,要对我唯命是从。

因此他对曾国藩指手画脚,所下的命令又是朝三暮四,让人左右为难。秉性正直的曾国藩拒绝了他的那些命令,陈启迈被惹火了,对曾国藩所需的军饷卡的死死的。没办法,曾国藩只好自己在江西筹集军饷。

筹饷又侵犯了陈启迈的财政权,在他的带领下,江西通省官员与曾国藩针锋相对:

  1. 曾国藩对商人收税,地方官员也要强分一杯羹;
  2. 曾国藩要任用地方的绅士,地方官就扣住不放,对于接近曾国藩的绅士,则进行打压报复;
  3. 对盖有曾国藩关防的捐输执照,也不被地方官所承认;

曾国藩在江西处处碰壁,终于忍无可忍,向咸丰皇帝上奏了在这边的情况,咸丰阅后大怒,将陈启迈革职查办,没想到接替陈启迈的文俊对曾国藩相比陈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1.2:官僚排挤

彼时清政府官场有个“官官相护”的潜规则,曾国藩弹劾陈启迈,打破了这一规则。新上任的文俊带领江西官员对曾国藩进行了更深的报复。

他们对曾国藩下绊子,设障碍,甚至对曾国藩的兵勇也被人痛骂毒打,遭受侮辱。

江西司、道、府、县、官员皆希上旨与曾国藩互为水火,甚至有人故意起而刁难谩骂攻击曾国藩,以取悦自己的上司。

曾国藩后来在给朋友的信中回忆这段经历说:“江西数载,人人以为诟病。”又形容当时的苦况说:“士饥将困,窘若拘囚,群疑众侮,积泪涨江,以求夺此一关而不可得,何其苦也。”

身处这样的困境中,曾国藩一心想要逃离此地,终于出现了个机会。


1.3:“逃离”困境

正当曾国藩在江西四处被排挤的期间,接到了父亲的讣告,这个消息成了曾国藩摆脱江西噩梦的救命草。他立即上奏请赴回家奔丧,并且不等皇帝回复就把军队留在了江西,自己启程回老家。

面对太平军的动乱,咸丰皇帝当然不允许曾国藩在家守孝三年。催促他早日回到军中,曾国藩借机也把在江西遭遇的种种困境一股脑倾诉给咸丰。希望皇上能够在江西给他实权,让他为国效力。甚至有些“威胁”咸丰,如果不给他督抚之权,就不复出。

恰逢此时的太平军内部分裂,势力大衰,咸丰觉得曾国藩的用处变得可有可无,加上他如此要挟,干脆就顺水推舟,批准他在家守孝三年,实际上是解除了他的兵权。

此事迅速被湖南官员所知晓,他们抓住了这次把柄,举城跳骂曾国藩是假道学,假忠义,让曾国藩有口难辩。


小结

曾国藩在江西所遭遇的困境,官员们相互对他排挤,让此时还是正气禀然的他处处窝气,一心想要逃离这个氛围。曾国藩之所以会有这段的经历,主要与其正直、刚强的性格有关,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从国家角度出发,是正确的事情,这些事情也的确是利国利民,但是想要在当时的那种政治环境中达到他的目的,真的还需要其他官员的配合。

而曾国藩又看不起这些人,被咸丰皇帝夺去兵权后,曾国藩在家蛰伏了两年,深度反思自己过去为官过程中自己的失误,再次出山时,和之前的“愣头青”判若两人,完成了一次重要的人生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太平军   江西   咸丰   忠义   军饷   地方官   湘军   兵权   同僚   官僚   耻辱   正直   绅士   困境   官员   皇帝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