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平生五大耻辱之四:险些命丧痞兵之手

在长沙遭遇的这场耻辱,让曾国藩下定了把湘军训练强大的决心。

1.1:兴办“团练”

曾国藩在家为母守孝期间,接到咸丰皇帝的谕旨,让他帮助地方官员兴办“团练”,以抵御太平军的进攻和保卫乡里。

曾国藩到达长沙后,在自己的公馆设置了一个“审案局”,专门用来处理社会治安事件。因为在此之前,湖南境内土匪、流氓、抢劫犯太多,严重扰乱了社会风气。

当时曾国藩立下一条规矩,凡有地方土匪、流氓、抢劫犯被抓,不必经过州县,直接送到这里。只要押送来者,一不需要参照法律、二不需要任何实际证据,只以举报者口辞为信,稍加讯问,立即结案。

处理方法只有三种:一是直接砍头、二是活活打S在棍下、三是施以残酷的鞭刑。在这样的严厉政策下,审案局四个月内斩了104人,S在棍下2人,S在狱中31人。曾国藩为此也得到了“曾剃头”的外号。


1.2:动了别人的奶酪

曾国藩如此的大规模整治剿匪,为百姓谋得了难得的安宁,但是却动了别人的奶酪。因为他在处理这些剿匪的时候,把各府州县长的治安权都收归到自己名下,抢夺了他们的权力,而且曾国藩对这些人本身就不信任,常常越过他们直接下达命令。

除了整治社会治安,曾国藩还“插手”军队的训练。在接到皇上的谕旨后的第十天,曾国藩就成立了一支自己的军队,每逢三日、八日,他就把将士们聚集在一起做思想工作。

曾国藩平生五大耻辱之四:险些命丧痞兵之手

不仅自己的军队做,他还命令那些正规军也要来。目的就是唤醒这些痞兵的良知,这本是一项利好的政策,但是在官兵眼中,曾国藩有点多管闲事了。

带头闹事的第一个人是长沙副将清德,四处鼓动各军不要受曾国藩摆弄。曾国藩立即向皇帝上奏,很快清德被革职查办。看似曾国藩赢了,实际上则埋下了隐患。


1.3:险被痞兵谋害

当时的官场还有一条潜规则:官官相护。曾国藩弹劾了清德,引起了很多官员的憎恨,他们一心想要报复他,很快来了个机会。

正规军一直看不起曾国藩所招募来的勇士们,经常和他们发生械斗。有一次两方又出现了冲突,双方各自负伤。面对屡屡出现的这种情况,曾国藩决定要好好整治一下,于是向当时湖南最高军事长官鲍起豹发去文书,要求他逮捕带头闹事的兵员,以杜绝此类风气。

鲍起豹故意把几个参与斗殴的士兵五花大绑送到曾国藩公馆,并且在军营中宣扬曾国藩要严惩他们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这件事情弄的人尽皆知,长沙城中群情激奋,成群人前往公馆要求放人。

当很多人围聚在公馆外时,曾国藩心想这些兵员即使再大的胆也不敢攻击他这个二品大员。没想到这些兵破门而入,连伤了他的几名随从,他自己也差点挨刀。

曾国藩夺门而逃,跑到隔壁巡抚办公室求助,巡抚骆秉章早就知道了这个情况,故作不出来解决,等曾国藩前来求助时,才故作惊讶出来调整。

他的处理方法就是命人把那几个被捆的士兵带过来,亲自上前松绑,还向他们道歉,说让他们受委屈了。这些官兵挣足了面子,兴高采烈地离去了。

骆秉章对曾国藩只说了一句”将来打仗,还要靠他们“就走了。曾国藩气得哑口无言。

一名堂堂二品大臣,险被这群痞兵所谋害,而且还是如此的光明正大,这次遭遇成为了曾国藩一生所经历的第四次大耻。


小结

曾国藩之所以在长沙受到这么大的耻辱,其主要原因是他管的事情太多,动了别人的奶酪。虽然这些事情是利国利军的,但是对于那些官员来讲,曾国藩的这些作为衬托出了他们的无能。对于这样的“异类”,很难被这些官员待见。

曾国藩从国家的角度出发,知道做那些事情有利于这个国家的发展,他做的这件事是正确的,但是方法不对险些送命,后面几年,曾国藩经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在为人处世上又有了很大提升,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太平军   利国   谕旨   团练   兵员   抢劫犯   巡抚   正规军   长沙   湖南   公馆   奶酪   耻辱   军队   官员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