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9.筋缩(督脉)


「针灸」9.筋缩(督脉)


别名

缩筋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筋缩,在第九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壮(气府论注云:灸五壮)。”

定位

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先找到第7胸椎棘突,约与肩胛下角水平,再向下数2节,棘突下凹陷处是此穴。


「针灸」9.筋缩(督脉)

图片来自《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释义

筋,肉之力也。为附着在骨上的韧带,引申为肌肉的通称。

缩,乱也。纵放掣缩,乃乱之义,挛缩。

穴在第9椎节下间,因其脉气与肝俞相通(肝俞穴位于第九棘突下,旁开1.5寸),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穴治瘈疭(chì zòng,手脚痉挛、口斜眼歪的症状。也叫“抽风”)、脊强(脊柱强直)、天吊( 头目仰视)诸般抽搐筋挛之症,因名筋缩。

主治

《针灸甲乙经》云:“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插,筋缩主之。”又云:“小儿惊痫,瘈疭,脊急强,目转上插,缩筋主之。”

《百症赋》:“脊强兮水道、筋缩。”

《胜玉歌》:“更有天突与筋缩,小儿吼闭自然疏。”

说明筋缩有镇惊熄风,通利筋骨作用。能治筋脉挛缩、弛缓诸病癫痫发作时的抽搐、脊背腰脊强直,各种抽筋疾患,还有胃疼(肝气犯胃型)。

常作为肝俞之辅助穴应用。

现代研究报道

针刺筋缩后发现细胞免疫水平随治疗次数逐渐升高,并可调整胃收缩功能。X线摄片证实,胃扭转患者针刺前胃呈虾状,大弯侧在上,小弯侧在下。针刺得气后,麻胀感达胃部,出现胃抽动、缩感。针刺20次后,X线摄片显示,胃大弯侧在下,小弯侧在上,使胃扭转解除。

预告

至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督脉   针灸   之义   熄风   弛缓   镇惊   节下   胸椎   肝气   肩胛   筋脉   诸般   针刺   小儿   水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