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22.前顶(督脉)


「针灸」22.前顶(督脉)

解惑小课堂

前面发的百会穴,有朋友问:为什么百会跑到后面去了?


「针灸」22.前顶(督脉)

相信也有很大一部分朋友认为:百会在头顶正中央。

这里,我要丧心病狂地打击一下这部分朋友了。[笑哭]

讲风府的定位时,我用红色字体标注到:前发际到后发际是12寸。(这个是死规定,大家记住就好,头部取穴时常用到的寸,不懂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跳转前面的文章: 「针灸」17.风府(督脉))

百会公认的定位是: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我自己量了一下自己的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长度:30cm


「针灸」22.前顶(督脉)

30÷12×5=12.5

也就是说,从前发际向后量12.5cm ,在这附近刚好有一个坑,就是百会穴 。


「针灸」22.前顶(督脉)

图示食指位置,还是比较靠后的

再看看古书里的督脉图,确实比较靠后。


「针灸」22.前顶(督脉)

需要注意:

不要直接用手掌(横指同身寸)量啊。


「针灸」22.前顶(督脉)

我自己四指并拢(3寸)约6cm ,1寸就是2cm,那么理论上,我的前发际到后发际的距离是24cm。

可事实上是30cm,可见偏差比较大。

怎么找?

最后,可能细心的朋友会问:

“那找起穴位太费劲了!”

“为什么我的主治医师不测量就直接扎到我的百会了?他太神了!还是他给我瞎扎?”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纠结。

有经验的医生,从你头上大概位置一摸,有个坑,那就是百会。

另外,有句名言叫“宁失其穴,不失其经”。就是你针灸,穴位取不准不怕,但是,你针刺一定要在这条经络上。“离经叛道”嘛,只要在这条经脉上,是可以发挥治疗效果的。[微笑]

如果还不懂,那就返回我们针灸第一课,讲督脉的那节找答案,下面蓝字是链接:

「针灸」1.认识督脉

◆◆——回归正题——◆◆


别名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

前顶,在囟会后一寸五分骨陷中,督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五壮。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


「针灸」22.前顶(督脉)

释义

前,指方位,与后相对。

顶,指头之最高处。

本穴与后顶相对,当头顶之上,百会之前,故名之。

经典论述

《标幽赋》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

《行针总要歌》

前顶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揩根病自痊。

《针灸大成·督脉图 》

前顶 ,囟会后一寸半骨间陷中。《铜人》针一分,灸三壮,止七七壮。《素注》针四分。主头风目眩,面赤肿,水肿,小儿惊痫,瘛疭,发即无时,鼻多清涕,顶肿痛。

《针灸大成》

《宝鉴》曰:急慢惊风,灸前顶。若不愈,灸攒竹、人中各三壮。

《针灸甲乙经》

风眩目瞑,恶风寒,面赤肿,前顶主之。

小儿惊痫,本神及前顶、百会、天柱主之。

功效主治

清神志、正厥逆作用。

主治痫证,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鼻炎,面赤肿,水肿,小儿惊风,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偏瘫等。

治症略同后顶,只是前顶偏于治额后顶偏于治项也。这哥俩大部分情况下,是辅助百会加强作用的。

预告

囟会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督脉   惊风   针灸   天柱   风府   大成   发际   穴位   水肿   会后   小儿   头顶   作用   百会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