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26.素髎(督脉)


「针灸」26.素髎(督脉)

别名

面王、面正、鼻准、准头、面土。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

素髎(liáo),一名面王,在鼻柱端,督脉气所发。刺入三分。

定位

鼻尖的正中央。


「针灸」26.素髎(督脉)

释义

素,白色。

髎,为骨隙之狭小者。

《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杨上善曰:“白,肺色也。

其名之以素者,以鼻为肺窍,肺于五行属金,金于时为秋。于色为白,白为素色,金属素气,秋为素令,故名之以素也。又肺恶热而喜清,最宜清冷静洁,取名于素,意义深长。且寓有调和肺气之意。病准头赤者,火克金也。本穴治之有效,亦取用于素也。

圣而不王名曰素王,为孔子的尊称。

本穴在鼻尖正中缝隙中,鼻尖,俗称准头,以其中立不倚,而为面王中正之标准。凡物体之素于其位者,必中正乃佳。地小而位高,有素王之义,故又称面王、面正。

《东坡志林·养生说》引佛语及老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注谓:“静坐之际,双目微合,垂视鼻端,有些些白影之谓。”是素髎之名,亦与道家学说思想有关。


经典论述

《针灸甲乙经》

鼽衄洟出,中有悬痈宿肉,窒洞不通,不知香臭,素髎主之。

《针灸大成》

素髎,一名面正, 鼻柱上端准头。此穴诸方阙治。《外台》不宜灸,针一分。《素注》针三分。主鼻中息肉不消,多涕,生疮鼻窒,喘息不利,鼻喎噼,鼽衄。

功效主治

清热开窍、回阳救逆之功。

主治:鼻塞,鼻衄,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糟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现代研究

素髎穴有明显的抗休克作用。

针刺素髎穴可增强脑垂体后叶的功能,使休克患者血压回升。

针刺动物的素髎、水沟、会阴点时,可引起呼吸即时性的加强

针刺素髎穴对血糖有调节作用,休克病人针后20分钟血糖上升,糖尿病病人针后血糖水平下降。

在纤维胃镜检查中,针刺素髎穴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同时胃蠕动明显减弱,幽门呈较长时间开放。

预告

人中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督脉   针灸   之义   东坡   中正   酒糟鼻   大成   孔子   准头   鼻尖   针刺   休克   血糖   病人   白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