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48.膻中(任脉)


「针灸」48.膻中(任脉)


别名

元儿、亶中、胸堂、上气海。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根结》。

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

定位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针灸」48.膻中(任脉)

需要注意:

妇女取穴,有乳房下垂者,则不以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定位。[皱眉]

可以利用体表标志来确定:

如下图,胸骨体和胸骨柄连接处,我们叫他胸骨角,这个位置从皮肤上摸的时候,是向外凸起的,这里平对第二肋。再往下数两个肋骨的下方就是乳头所在,然后取两点的中点,即是此穴。

「针灸」48.膻中(任脉)


释义

膻(dàn),同袒,袒露。古代指胸中。

中,指方位言,中间。

穴在玉堂之下,两乳中间。膻中为心之外围,代心布命,居于胸膜之中,因名膻中。

经典论述

《素问·灵兰秘典论》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灵枢·胀论》

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

《针灸甲乙经》

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腧上在柱骨之上下,前在人迎。

膻中:一名元儿,在玉堂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壮。

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

《百症赋》

膈疼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

《玉龙赋》

天突、膻中医喘嗽。

《胜玉歌》

噎气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壮除膈热。

《针灸大成》

膻中一名元儿  玉堂下一寸六分,横量两乳间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难经》曰:气会膻中。疏曰:气病治此。灸五壮。 《明堂》灸七壮,止二七壮,禁针。主上气短气,咳逆,噎气,膈气,喉鸣喘嗽,不下食,胸中如塞,心胸痛,风痛,咳嗽,肺痈唾脓,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少。

膻中  在两乳间,折中取之,有陷是穴,仰而取之。禁针。灸七壮,止七七壮。

咽食不下:灸膻中

胸中寒:膻中

无乳:膻中灸  少泽补,此二穴神效。

《医学入门·治病要穴》

膻中  主哮喘肺痈,咳嗽,瘿气。

功效主治

1.手厥阴心包经的募穴。可治疗胸痛,胸闷,心悸,心绞痛等。

2.八会穴之气会。可理气止痛,治疗哮喘,咳逆,气喘,支气管炎,噎隔呃逆等。

3.任脉与脾、肾、小肠、三焦诸经之会。也可治疗本经及与之交会的诸经主治疾患。如食道炎、支气管炎、腹痛等。

4.局部治疗。如乳少,肋间神经痛,乳腺炎等。

禁忌

本穴主治颇关要害,故《针灸大成》示人禁针。但实证可以浅刺,虚证则灸之。

现代研究

膻中穴对心脏功能有特异性调整作用。以超声心动图观察针刺前后的变化,结果针刺后左室后壁振幅及心搏量较针前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针刺膻中穴可以改善左室功能。针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膻中穴后,血管明显扩张,证明针刺膻中穴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微循环障碍,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氧时心肌的能量代谢,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血排出量,改善心脏功能。艾灸膻中等穴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障碍。

针刺膻中穴能够显著升高乳少症患者的脑垂体泌乳素,促进乳汁分泌

预告

玉堂


「针灸」48.膻中(任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任脉   针灸   玉堂   大成   胸骨   心肌梗死   微循环   中点   支气管炎   乳汁   针刺   心肌   乳头   胸中   心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