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时一定要考虑的因素

文 / 白沙

起名字时一定要考虑的因素

1918年初,日本人熊崎健翁创立五格剖象法,即81数理。它是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规则建立起来天格、地格、人格、总格、外格等五格数理关系,并以其所谓的81数理,来推算人的运势,以验证名字的好坏,从而达到起名字或改名字的目的。五格剖象法因为容易掌握,电脑编程简单,能让一些初学命理者迅速变成所谓的“大师”,进而从中谋利,故而在互联网上很流行。

中国真正的易经大师从不屑于用五格剖象法来起名字。他们的理由有三:其一,象、数、理、气——是《易经》的核心内容,变化是《易经》的核心精神,五格剖象法没有兼顾象与气,在数理的分析上过于草率,并且不具有变化的特质;其二,五格剖象法是易经文化传入日本后的衍生物,其产生仅百年光景,如何与几千年的易经文化相提并论;其三,汉字从古至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五格剖象法参照《康熙字典》中的汉字,但在笔画的计算上还存在分歧,也无法找到与《易经》的内在联系,分明是向《易经》蹭热度。

中国传统的起名法,是以人为目标,依据文字的音、形、义、意、数的原理,按照名学、易学、五行学、社会学、民族文化等的象、数、理、气、文化为依据,综合姓氏文化,结合文字阴阳五行,并以名主的八字、预测者的感应(外应),找出最适合的名字,并对其目标论证其特定吉凶与变化趋势。姓名学是从口语交流、文字记载的出现与演变形成社会文化态势。

姓名学广泛运用于人、公司或其它组织、团体的起名中,特别在人名的运用中,被广大群众所重视。我们常讲,“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名字虽然排名第六,但也足以彰显其在人生的影响力。

在姓名学的五行运用中,很多人重视字形、字义,但对字的音韵五行却不甚了解,在起名时没有考虑。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姓名学中的音韵五行的运用。我们以某人八字中五行缺水为例。我们暂定起名为“水”,“水”无论形、义,均属五行之水,但在音韵五行中属金。这样问题就来了,名字写出来属水,叫出来属金,这不矛盾了么?试想,我们面对面坐着,我在纸上写了一千遍你的名字,你可能没有察觉,但我轻轻地叫出你的名字,你马上就听到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是:我们在起名字时,不仅要考虑名字的形义五行,还要考虑音韵五行,这样才能起到符合命理的好名字。

起名字时一定要考虑的因素

什么是音韵五行呢?

在姓名的音律学中,最复杂的是其五行定义。五行学说将声音定性为五行元素,从而在起名中起到去病补益的作用。我们知道,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将世界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又因阴阳分野,合称“阴阳五行”。五行学说和“阴阳八卦”学说互相参照和补充,共同组成中国古代“玄学”的基础。古人所谓五音归类标准,是指宫、商、角、徵、羽,音韵学上指喉音、舌音、牙音、齿音、和唇音。

关于五音与五行对应关系,古籍多有矛盾,今人也莫衷一是。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古今语言差异,以及当今方言差异造成的。由于语音的多变性,所以固定字音的五行会遇到很多困难。归根结底,字音的五行还是要从喉、舌、牙、齿、唇五种器官发音,所以我们不须细分宫、商、角、徵、羽,其实也无法细分。因为古书中有多种定义,不同时代也互相矛盾,当前很难弄清楚。我们只要了解喉、舌、牙、齿、唇的五行定义就可以了。

换言之,我们只要将发音器官的五行定义弄清楚,就可以省略了五音定五行之性的麻烦,而直接对语音进行五行划分。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土主肌肉,火主血脉,木主筋气,金主骨牙、水主体液,所以相对于五脏即是土主脾胃,火主心脏,木主肝脏、金主肺腑、水主双肾。对于口腔来说,稍微复杂些,首先应明确嘴唇是肌肉组织,故唇属五行之土;另外牙齿属五行之金也应当明确。但古人将“牙”和“齿”是分开来讲的,“齿”专指切牙(门齿)和尖牙,“牙”专指双尖牙和磨牙,因此古人对字音有“牙音”和“齿音”的区别。但古人所提到的牙音,并非由臼齿发出的声音,而是指相对来说,经过臼齿的气流较多而已。如果让气流更多地经过臼齿部分,口腔必须要撑开两腮移出部分空间,这要依靠“筋”的力量,故“牙音”属于五行之木;《内经》称:“心主舌”,又《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矣”。由于心主火,故此,舌属于五行之火。咽喉在口腔的下后方,喜欢水,最怕干燥,故喉属五行之水。事实上,古人定义的“喉音”包括咽部及上腭等发音位置较置后的声音。分清发音位置而定五行从理论上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条件,但对于某些字要细细推敲才可以定论。我们也可以在汉语拼音的声母表中大体找到对应,见下述:

唇音属五行之土拼音:b,p,m,f,w

舌音属五行之火拼音:d,t,n,l

牙音属五行之木拼音:j,q,x,y

齿音属五行之金拼音:z,c,s,zh,ch,sh,r

喉音属五行之水拼音:g,k,h

五音分属五行,在中医引导(气功)理论中也有典为证。《正统道藏洞神部》云:“呬(音戏)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以上即气功中的“六字诀”,是一种通过吐气发声而强身治病的修身养命之道。虽然其方法并非如此简单,但其以字音为用是鲜明的特色。

——END——


关注头条号“澄知文化”,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本文为“澄知文化”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牙音   易经   唇音   齿音   喉音   臼齿   字音   音韵   数理   发音   阴阳   拼音   定义   因素   名字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