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心脏,幸福生活——冠心病的介入诊疗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现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冠心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平均患病率约为6.49%。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断增加的工作压力,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甚至有部分中年人患上冠心病,给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不幸。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这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堵塞,导致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心肌营养供应减少。从而产生胸闷、憋气、心绞痛等一系列缺血表现,不同程度地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严重者甚至引起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冠心病的类型:

冠心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心肌缺血和损伤的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典型的心绞痛是胸骨压迫后胸痛,或者只能是胸闷不适。

2.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有更持久的胸痛,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清酶学和心电图的变化。

3.心力衰竭表现为气短乏力,检查时发现心脏增大。

4.心律失常,如早搏和心房颤动。

6.隐匿性冠心病是指经运动心电图检查后,无明显症状,反映心肌缺血的ST段和T波改变者。

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

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介入诊断技术。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查冠状动脉树的所有分支,了解其解剖的细节,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的变异、解剖和功能的异常以及冠状动脉之间和内部的侧支交通,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为选择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奠定科学基础。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

Sones的名言:“只要手术医生有资质、有装备,病人就能接受危险。只有显示冠状动脉才能解决临床问题,冠状动脉造影也有适应症。”

应尽量做冠状动脉造影,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检查冠状动脉病变,以便在心肌梗死前进行血管重建。

冠状动脉造影的现代适应症(1)-用于诊断目的。

临床上难以诊断的不典型胸痛。

有缺血性心绞痛典型症状,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肌断层扫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等无创检查有心肌缺血征象。

不明原因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心肺复苏后心脏骤停患者。

心电图显示束支传导阻滞、T波改变和非特异性ST-T改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绞痛复发。

无症状但疑似冠心病的人对于就业(如飞行员、高空作业)或保险非常重要。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现代适应症(2)-用于治疗目的。

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希望接受PCI或CABG的患者。

6小时内出现AMI或持续胸痛6小时以上的患者应进行急诊PCI。

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破裂导致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内科治疗无效。

梗塞后心绞痛

虽然心肌梗死后没有症状,但年轻且无创的检查显示有心肌缺血的证据。

OMI患者最近出现心绞痛。推测新血管疾病需要血运重建。

OMI合并室壁瘤需要手术。

血运重建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患者需要考虑血运重建。

关爱心脏,幸福生活——冠心病的介入诊疗

计划进行瓣膜置换的45岁以上心脏瓣膜病患者。

首先,个体心脏伴有心肌缺血。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45岁以上,有胸痛症状,想进行化学消融或手术前。

其他非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应在胸外科大手术前后排除。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现代适应症(3)-用于评估目的。

预后(心功能、冠状动脉血流和血管重建后的侧支循环)。

临床治疗结果和随访(再狭窄、溶栓后再通、心脏移植后冠状动脉血流)。

科研评价(新技术、新产品)。

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有哪些?

药物

心脏外科治疗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什么是冠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心脏导管技术治疗冠心病的微创手术。它不同于外科开胸手术。只需局部麻醉,从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在X线透视下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液灌注。包括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你的医生为什么推荐冠心病介入治疗?

如有以下情况,应考虑冠心病介入治疗:

1.积极药物治疗后心绞痛不稳定。

2.心绞痛症状虽轻,但心肌缺血客观证据明确,狭窄明显。

3.介入治疗或心脏搭桥手术后心绞痛复发和冠状动脉腔内再狭窄。

4.急性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过程-术前。

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生化、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等。

UCG、DCG、ECT、运动测试等。必要时。

检查双侧股动脉和桡动脉,选择入口直径。

手术区皮肤准备(双侧)

术前知情同意。

术前训练(心理、排便、术中配合)。

建立静脉通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过程-术中。

进入导管室(成像大楼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室)

动脉穿刺前,会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避免术中疼痛,时刻保持清醒。

穿刺部位多为右股动脉,也有肱动脉和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的穿刺途径。

股动脉穿刺(最常用);

桡动脉穿刺(逐渐增加);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过程-术后。

监测心电图24小时,在CCU观察PCI患者24~48小时。影像学检查后返回病房拔除鞘管,局部压迫500g沙袋穿刺点6~8小时,再制动此侧肢体4小时。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鞘在穿刺部位停留超过4小时或过夜。

酌情继续治疗。

术后1、3、6个月,我们会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冠心病介入治疗有哪些优势?

目前,PCI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它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风险小、术后康复时间短等优点,彻底改变了冠心病的治疗方式。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为什么会发生支架再狭窄?

支架置入成功可使狭窄管腔缩小至20%~50%以内,消除或明显减少心绞痛,并使心电图发生明显改变。但支架本身会刺激血管内膜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细胞会在内膜和受刺激部位堆积,从而形成支架内管腔的再狭窄。支架植入后半年内再狭窄率约为20%。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或者已经植入多个支架或长支架,也是管腔再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再狭窄率高达59%。

支架植入后能否防止原部位血管再狭窄?

目前,现有的药物涂层支架可以防止植入支架的血管再狭窄。与普通金属支架不同,药物涂层支架是用雷帕霉素、紫杉醇等药物进行涂层。

“雷帕霉素”和“紫杉醇”是细胞抑制剂,可抑制细胞分裂生长、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

药物涂层支架是将药物直接或与聚合物基质混合后包覆在支架表面,使支架成为局部药物释放系统。一方面可以增加治疗药物的局部浓度和作用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全身用药带来的副作用。

药物洗脱支架能彻底治疗冠心病吗?

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即支架植入后6~8个月内可能发生再狭窄,即支架内可能发生再闭塞。早期裸金属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约为20% (15% ~ 40%)。目前,在药物支架时代,再狭窄的发生率已经下降到9%左右。但药物支架植入只是局部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炎症,减轻了血管狭窄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痛苦和危害,但并不意味着冠心病得到治愈。

关爱心脏,幸福生活——冠心病的介入诊疗

药物支架植入后为什么需要临床和血管造影随访?

冠心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如果不坚持药物预防和临床随访,其他血管很可能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支架内血栓形成。如果术后6个月到8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就不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一般来说,以后很少会发生再狭窄。

因此,为了确定药物洗脱支架的治疗效果,非常有必要在支架置入后重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其他未治疗的血管疾病进行相关治疗。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哪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二级预防意义重大!

术后一周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做广播操等,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如骑自行车、跑步、搬运重物等。

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时间、肝功能和心电图。并根据医嘱继续服用其他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具体措施:

1.合理安排工作学习,规律生活,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

2.控制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肥肉、动物内脏、奶油制品、蛋黄等。,并提倡清淡饮食和多吃麦芽、玉米、豆类、水果和蔬菜。严禁暴饮暴食。

3.尽量戒烟,不喝烈性酒。

4.与冠心病相关的疾病也要积极治疗,比如控制血压血脂,积极治疗糖尿病。

5.了解更多关于冠心病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冠心病   桡动脉   心脏   胸痛   冠状动脉   造影   心绞痛   心电图   心肌   术后   支架   动脉   狭窄   血管   药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