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不振调理方法,供参考参考!

症状: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证机概要: 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前方温补心阳,安神定悸,适用于心悸不安、自汗盗汗等症;后方益心气,温心阳,适用于胸闷气短、形寒肢冷等症。

常用药: 桂枝、附子温振心阳;人参、黄芪益气助阳;麦冬、枸杞滋养心阴,取"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炙甘草益气养心;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定悸。

随证加减:

形寒肢冷者,重用附子、肉桂温阳散寒;

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益气敛汗,或用独参汤煎服,以急救心阳;

兼见水饮内停者,加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等利水化饮;

夹瘀血者,加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

兼见阴伤者,加麦冬、枸杞子、玉竹、五味子;

若心阳不振,以致心动过缓者,酌加炙麻黄、补骨脂,重用桂枝以温通心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车前子   补骨脂   赤芍   泽泻   水化   附子   桂枝   麦冬   养心   牡蛎   黄芪   龙骨   甘草   胸闷   不振   人参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