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女儿态

贾宝玉的女儿态

几年前,出现了一个网络热词,那就是“娘炮”。这个词一般是用来形容带有女性气质的男性。这些男性在行为举止方面显得不够阳刚和硬朗,有些娇气,显得文文弱弱的,因此被称为“娘炮”。

在传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里,男性应该具有刚健的姿态,应该勇敢、坚强、果断、沉稳。这样的男人在大众眼里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而“娘炮”则被视作男性软弱无力的象征,甚至男性堕落的象征。因此,“娘炮”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个贬义词。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是一个具有女儿态的男性。

这一点,在第三十回和第六十六回里体现得最为明显。第三十回里,龄官误以为贾宝玉是一个女孩儿,第六十六回里,尤三姐就说贾宝玉虽然有些女儿态,却对女性的确挺温柔体贴的。

贾宝玉的女儿态

贾宝玉的女儿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貌。贾宝玉面目俊秀。不过,从古至今,面目俊美的男性出现过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个面目俊美的男性都具有女儿态。比如兰陵王,就没有人说他具有女儿态。


可是,贾宝玉的俊美却并不是一种阳刚美,而是一种阴柔美:“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若桃瓣,目若秋波。”


这一段外貌描写没有任何明显的性别特征,如果非要说有,也比较倾向于女性特征。


像贾雨村那样“生得腰圆背阔,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的男性更加符合人们对男性的审美。


第二,性格。贾宝玉的性格也偏柔弱。贾宝玉并不是一个性格强硬的人。他大部分时候显得很斯文儒雅,甚至有点懦弱。


可是,贾宝玉的懦弱其实和他的处境有关。他几次表现出懦弱都是在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的时候。


面对母亲对金钏儿的打骂,他无法为金钏儿做任何事,因为金钏儿被王夫人视作带坏自己的“小娼妇”,贾宝玉越求情王夫人只会越觉得贾宝玉和金钏儿关系暧昧。


面对忠顺王府的长史官,他一开始还是讲义气的,想要为朋友隐瞒,可是发现实在瞒不住了,只能说实话。


面对晴雯等人被王夫人视作“狐狸精”撵走的结果,他也显得无能为力,因为他越是表现出对晴雯等人的在乎,只会越激怒王夫人,而即使找贾母也不见得有用,毕竟涉及到男女大防的问题。


在传统观念里,男性应该扮演一个比较强势的角色,做一个敢做敢为的人。可是,贾宝玉却并没有这方面的突出表现。他的叛逆也就成了一种消极抗争。

贾宝玉的女儿态

第三,举止。贾宝玉的行为举止也偏向于女孩儿。他爱调脂弄粉,对女性化妆品的了解甚至超过某些女性。他在帮平儿理妆的时候,就对怡红院里的胭脂水粉如数家珍。他甚至和丫鬟们在一起制作过胭脂水粉。


他抓周的时候,抓的都是脂粉钗环。他父亲贾政因此大怒,觉得他将来必然是酒色之徒。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男人,是像陆游那样文武双全的热血青年。


可是,贾宝玉却既不愿意刻苦攻读,也不愿意勤练武艺,却把心思花在了胭脂水粉上,的确和一般的男性大相径庭。


第四,志向。传统社会对男性最高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按照薛宝钗的说法就是“读书明理,辅国治民”。


可是,贾宝玉却偏偏没有这样的鸿鹄之志。他只愿意当一个怜香惜玉的“怡红公子”,和姐妹们在一起,过一天算一天。贾宝玉把和姐妹们在一起做写诗、画画、猜谜、斗草,放风筝等赏心乐事视作人生最大的乐趣,甚至是全部的生命意义。


对于官场中人,他更是不愿意来往,即使勉强接触,也表现不出慷慨潇洒的谈吐。


而且,贾宝玉在和女性相处的时候完全没有把自己当一个男性,而是全身心地融入其中,连贾母都误以为他是投错胎了,本应是一个女孩儿。


这四个方面的表现,让贾宝玉和主流价值观所认可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相径庭。我们自然可以用“娘炮”这个词来形容他。

贾宝玉的女儿态

那么,贾宝玉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具有女儿态的男性呢?


贾宝玉的生活很精致,他过的就是精致的贵族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任何事情都有人伺候。吃穿用度都是精美华丽的。这样的生活方式自然会让贾宝玉变成“温室里的花朵”,娇美而脆弱。


贾宝玉的身边没有一个优秀的男性榜样:父亲贾政迂腐无能;伯父贾赦骄奢淫逸;堂哥贾琏风流成性;族兄贾珍贪图享乐;表哥薛蟠不学无术;侄子贾蓉无耻下流。


这样的环境让贾宝玉认为“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而贾宝玉身边又有太多优秀的少女:优雅脱俗的林黛玉;温柔敦厚的薛宝钗;豪爽开朗的史湘云;天真善良的香菱;风流灵巧的晴雯;温柔和顺的袭人;清俊聪明的平儿等。


这让贾宝玉觉得“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于是,贾宝玉愿意亲近少女。“近朱者赤”,贾宝玉自然也就具有女儿态。


贾宝玉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他和袭人闹别扭之后自己续写过《南华经》。他调和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小摩擦不成功,反而两头受气,就想到了“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以及“山木自寇,源泉自盗”。


道家思想讲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欣赏水的以柔克刚,滋润万物。于是,女性就被视作柔弱的象征而成为道家欣赏的对象。《道德经》里有“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样的句子。而“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和“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则是儒家的价值观。


可见,儒家和道家对于女性的态度大相径庭。道家把女性视作最高的价值寄托,而儒家则把女性看成男性的附庸。


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贾宝玉自然会有女儿态。

贾宝玉的女儿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贾宝玉的这种女儿态呢?


贾宝玉的这种表现是曹雪芹赋予的。曹雪芹这样塑造贾宝玉的形象自然别有深意。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开篇就宣称《红楼梦》的主题是“为闺阁昭传”。颂女主题贯穿《红楼梦》的始终。


恐怕,贾宝玉的这种女儿态和曹雪芹对女性的歌颂有关。


而且,《红楼梦》一开篇就宣称小说是“大旨谈情”。《红楼梦》歌颂的是爱,而爱是温柔的,是温暖的,不应该是刚硬的。


贾宝玉是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他爱少女,爱天地万物。这份爱让贾宝玉心中充满了柔情。这份柔情也让贾宝玉具有女儿态。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贾宝玉的这种女儿态也体现出一种和传统审美观不同的审美观,一种跨越性别的姿态。


当然,会有很多人无法接受这种男性身上的阴柔特质。可是,总有人的审美和别人不一样。


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曹雪芹对男权的批判。《红楼梦》骂尽了天下臭男人。甚至写出了“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这样的句子。

贾宝玉的女儿态

所以,曹雪芹要塑造一个具有女儿态的男性,表达自己对男性权威的质疑,甚至是否定。


综上所述,贾宝玉的女儿态和《红楼梦》的主题密切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儒家   女儿   红楼梦   水粉   审美观   大相径庭   道家   俊美   女孩儿   胭脂   举止   男性   传统   自然   女性   贾宝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