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与依赖,眷恋与反思


叛逆与依赖,眷恋与反思

《红楼梦》里的警句很多,而“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定是让读者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第五回里《收尾·飞鸟各投林》这首曲子的最后一句,也是对整首曲子的一个总结。可以说,这一句是《红楼梦》里最深刻,最精练的谶语,预告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会走向彻底的败落,甚至预告了封建制度会走向彻底的灭亡。

值得推敲的是,曹雪芹对这种灭亡是持一种什么态度?

叛逆与依赖,眷恋与反思

首先,曹雪芹是觉得这种灭亡是注定的,是带有规律性的,是人力无法改变的。正如甄士隐的《好了歌注》里说的那样,“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两句话鞭辟入里地揭示了王熙凤、贾探春、薛宝钗等人所做出的全部努力都是一场空,这些人辛辛苦苦地支撑着一个已经走到“末世”的家族,结果只是徒劳,完全无法让自己得到丝毫的回报。就算这些人可以不图回报,但是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繁华的幻灭。


其实,四大家族的灭亡之所以是注定的,是由四大家族的阶级属性决定的。四大家族都是剥削阶级。他们手上有“护官符”。因此在官官相护,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封建官场里摸爬滚打的贾雨村,选择了包庇薛蟠,陷害“石呆子”,以达到依附贵族地主阶级的目的。乌进孝在年关将至的时候,即使面对的是惨淡的收成,也要辛辛苦苦地给贾府送去年货,还要看贾珍的脸色。曹雪芹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四大家族的剥削阶级本质。走到“末世”的四大家族,基本上是靠坐吃山空和剥削老百姓来维持自身的生存,这就注定了四大家族的必定灭亡。


其次,曹雪芹敏锐地发现,即使没有外在的客观因素起作用,四大家族也会“自杀自灭”。


抄检大观园就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贾探春悲愤地指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道理,其实,这句话第二回里冷子兴也说过。只不过,那个时候四大家族的危机还没有完全彻底暴露出来。而抄检大观园说明封建宗法家族的内部已经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统治阶级还没有清算他们,他们内部就已经因为勾心斗角,因为争权夺利,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而开始了自我毁灭。抄检大观园加速了贾府的分崩离析,让四大家族以更快的速度开始走向毁灭。

叛逆与依赖,眷恋与反思

第三,曹雪芹觉得,四大家族所提供的富贵,还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作为四大家族的一份子,还是能够见不少世面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贾元春封妃之后的省亲。曹雪芹用浓墨重彩铺陈了大观园的美轮美奂,展现了省亲过程的热闹繁盛。曾经无才补天的顽石,现如今的通灵宝玉也为此感慨万千:“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可见,曹雪芹对曾经经历过的富贵繁华生活还是有所眷恋的,他身上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阶级烙印的。


第四,曹雪芹觉得,贾宝玉这种类型的叛逆者由于十分依赖家族提供的财富,所以无法脱离家族,因此贾宝玉的叛逆是无用的。


贾宝玉是一个“富贵闲人”,他没办法自食其力,十分依赖贾府所提供的富贵场和温柔乡。因此,贾宝玉的叛逆是一种消极抗争。


贾宝玉渴望自由,因此羡慕乡间的二丫头。但是贾宝玉为了争取自由而选择了无所作为,这就注定了贾宝玉在家族败落后除了出家之外不会有更好的选择。一个至情至性,毁僧谤道的就算选择了出家也不可能真的看破红尘,得到内心深处的宁静。

叛逆与依赖,眷恋与反思

第五,曹雪芹觉得时代是荒唐的,却不知道如何改变,因此很痛苦。


曹雪芹渴望“补天”,也觉得自己所处的时代很不公平。但是,曹雪芹也没有办法。秦可卿的建议王熙凤没有去实践,贾探春的经济改革也宣告失败。而四大家族灭亡之后,还会有新的剥削阶级重新登场,老百姓还是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可见,曹雪芹内心的纠结和心酸多么深,这才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深刻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叛逆   大观园   宝玉   鞭辟入里   剥削阶级   富贵   红楼梦   世面   曲子   荒唐   封建   阶级   老百姓   走向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