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

听过这么一句话:“人字有两笔,一撇在过去,一捺在将来,过去忘不了,将来停不住。”


生活中,有人追逐名利,面对不太确定的未来,困惑不已;也有人执念过去,执着于曾经的伤痕,止步不前。


当人们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过去与将来,便会让内心焦虑覆盖当下的生活,从而生命变得灰暗,人生不再欢乐。


然而,生命的意义从不在过去与未来,而是在当下。


只有活在当下的人,才能让心安定下来,体会到生命带来的力量。


今天,烟灰缸为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名为《正念的奇迹》,便是一本可以让大家感悟当下的禅理之书。


作者一行禅师,是一个留在法国的越南人,他推行“入世佛教”,主张以慈悲精神投身社会运动。


他在书中告诉我们,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学习,都要拥有正念的力量,唯有这样,才能让人们体会到生命和时间的可贵。


叔本华曾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而一行禅师则认为,人生这趟旅程,只要保持正念,平心静气,便能找回自我,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才是一个人对生命最好的姿态。


急于求成

人生往往会遗憾丛生


俗话说:“凡事要有度,过犹而不及。”


面对人生万事,人们总希望事情可以得偿所愿,不知不觉间,便有些急功近利。


到最后,发现时机不对,分寸不清,哪怕心有不甘,却也无力回天。


当一个人将所有精力都放在目标结果上时,便会忽略过程,从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产生。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注于工作本身,保持警觉和清醒,而这便是正念。


一行禅师认为,正念,就是要立足于当下,专注于此时。


人生的许多烦恼,往往来自于自身的急于求成。


就像书中讲到的洗碗,若洗碗时想的是洗完之后的事,往往就会对洗碗这件事产生厌恶,内心便变得烦躁不堪的同时,速度也会不自觉地便快,而这些碗也往往因为速度太快,油渍没有洗掉,而继续返工。


以小见大,若生活中都是这些操之过急之事,那我们情绪又怎能保持平和,生活又怎么保持热情。


《菜根谭》曾说:“鲸豚沉潜于大海,幽兰沉湎于山谷,从容沉静与纷扰,清明沉淀于心灵”。


世间万物,唯有沉得住气,稳得住心,才有时间和能力去成长。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有很多被世人称赞的地方。


他为人处事,一直有个习惯,便是专于一事,不思他物。


他曾说过:“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也正是凭着这份专注与稳定,他才步步为营,最终战胜了太平天国,立下了不世之功。


烟灰缸也觉得,与其执着他事的事,不如整理思绪,保持正念。


不急不乱,让自己安静下来,给灵魂一些空间,稳中求进。


静而不乱,遇事坦然,这才是处事之法,立世之基。


让心灵安稳,生活才能更接近幸福。

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

沉溺自由

生命便会丢失掉本心


谈及自由,往往与自我相对。在人们的认知中,自由往往是没有约束,肆意而为的。


可实际上,那些完全无拘无束的自由,不过是小孩子的幻想而已。


那些随心所欲,不过只是为了摆脱现实的束缚,逃避生活的一地鸡毛。


一行禅师在书中讲到,成年人的自由最不应该为所欲为。


一个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恰恰是被生活惯性推着往前走的时候,渐渐地,便会失掉本心,成了情绪、欲望的奴隶。


当一个人被情绪、被欲望所控制时,他的自由也只是自我幻觉而已。


而想要获得自由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调动你的正念,当你能够把正念调动出来时,便会发现周围的东西都在放下,只有将外在的纷扰摈弃后,内心才能获得应有的宁静与自由。


电影《垫底辣妹》中的高二学生沙耶加,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逃课,抽烟,追逐游戏玩乐。


可结果却是,她不仅被父亲厌弃,还被学校停课,直到弟弟因为不思进取,被棒球队开除时,她才逐渐醒悟。


她开始摒弃一切杂念,重新束缚自己的本心,开始分秒必争地攻读学习,而成绩自然也突飞猛进。


最终,沙耶加考取了心仪的大学,那个遥远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金斯伯格说:“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


烟灰缸觉得,所谓束缚,并不是生命的枷锁,而是自己是否专注的决心。


真正的自由,从不在外,而在内。


当一个人从慌乱中静下来,驱逐烦躁和不安时,便不会迷失方向,从而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自由,是每个人的向往,但实现自由,却是一辈子的修行。

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



知行合一

做自己内心的观察者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谁痛苦,谁改变。”


也许有人觉得这很莫名其妙,为什么是痛苦的人改变,而不是犯错之人矫正?


事实上,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与其纠结他人对错,不如改变自我认知。


而改变自我的方法,便是内省自己,正视当下。


一行禅师曾和吉姆一起吃橘子,吉姆总是不停地往嘴里塞橘子,几乎感觉不出自己在吃橘子。


禅师对吉姆说:“你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才惊觉自己没有在正念的状态,没有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入狱,感觉很痛苦。


禅师写了一封短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


事实就是如此,遇到问题,我们不应该纠结其中,而是要让身心收敛到自己体内,让自己知道自己此刻的状态是什么。


王阳明的《传习录》中,曾记载了他和学生的很多对话。


其中有一个学生给王阳明写信说:“老师,你教给我反观内心的方法特别好,有一种,自己盯着内心的感觉。”


这和正念的修行如出一辙,都是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成为内心的旁观者。


每当心里起心动念时,始终能保持觉知,保持正念,这样便能做到知行合一。


当一个人能够保持这种状态时,便会发现任何事情,都只是一段经历,如此,便能够控制住当下的痛苦。


听过这么一句话:“有些事,在当时难以接受,可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


烟灰缸也有这样的感受,现在想来,那些事情,并没有太过困难,只是当时执拗其中,无法自拔。


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当有一天,我们能认清内心,开始反省自己时,便能在俗世中留一份清醒,守一份淡然,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



平心而行

别以分别心看待问题


知乎上有人问:“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有一个回答这样说:“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认为自己不该有痛苦。”


我们总认为这个世上悲惨的事情,不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旦发生,便不能正视对待。


事不关己,关己则乱。当行事的标准有了变化,那情绪便会少了几分冷静,多了许多急躁。


一行禅师在书中讲到,越挑剔,越导致我们出现了大量的“分别心”,悲观便油然而生,痛苦便随之而来。


“分别心”是会赋予人们的不同的情绪,但“平常心”便无所谓悲观与乐观,当人们随时保持正念的状态时,一切便会平心而待,静心而论。


苏格拉底在被判死刑以后,在法庭上讲说:“我现在去死,而你们将活着,究竟谁更不幸,只有天知道。”


其实,在对于苏格拉底而言,死和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一切皆是平常,一切都是人生要走过的历程。


王阳明说:“得财不喜是平常心;失利不忧是平常心;享誉不骄是平常心;受谤不恼是平常心。”


时时刻刻都关照自己心里想的,能够保持对自己的觉知,指导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这样的人生才会不怕无,不惧有。


烟灰缸也是这样想的,人这一生,不是时刻都能拥有完美,我们的生活,总会被数不清的欲念所牵引。


只有怀着一颗平常心、抱着一种平常态,才不惧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在关照到自己在退步或进步的同时,明心见性,无忧执着。


世间百态,唯有一颗平常心,才能面对人生种种,岁月变迁。

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



活在当下

才能感悟到世间美好


贾平凹曾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人活于世,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难是因为对得失的不舍,而简单却在于对当下的专注。


越不舍,生命越纠结;越专注,内心越丰富。


那些对当下的专心致志的人,每时每秒都在感悟生活,都在进行对灵魂的探索。


《菜根谭》里说:“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


世间万物,皆在本心,不要因为追逐,而错过当下,错过世间的丰富。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一场与生活的和解之旅。


历经世间千回百转,尝尽人生苦辣酸甜,才明白,活在当下,心安最佳。


若一个人能够在当下寻得满足,那他本身就会成为了一个骄傲的存在。


起心动念皆为因,心宁万物方自得。


愿你我修一颗平和的心,专注当下,学会平静,不问风月,不问花落,只与岁月相守,只为自己而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菜根谭   吉姆   路宽   本心   禅师   烟灰缸   平常心   橘子   专注   世间   内心   情绪   痛苦   生命   自由   人生   心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