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后活得好不好,旅行见分晓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过旅行的体验。

带着好奇心出发,去往一个陌生的城市,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

作家保罗·索鲁创作的《老巴塔哥尼亚快车》,正是一部记述1978年南美之行的游记。

与众不同的是,这是一趟火车旅程,并不是周边风景的游历故事。

这趟旅程由一班通勤地铁开始,之后便是各色火车的接力。有横跨美国六州的“孤星”号,像橱窗般透着墨西哥的衰颓与肉欲的“阿兹特克之鹰”,横穿崇山峻岭驶往秘鲁的山脉列车……最后,为旅程画上重点的,则是有百年历史、速度也老如牛的老巴塔哥尼亚快车。

在平稳前行的列车上,别人的终点是他的起点,与空间的对话之旅由此展开。

四十岁后活得好不好,旅行见分晓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的作者保罗·索鲁被誉为现代旅行教父,曾经在1988年、1996年两获被誉为旅行文学的“诺贝尔奖”的旅行文学奖。

《周日快讯》曾称赞此书说:写得棒极了……一位天生的作家秉持敏锐而观察万象的笔,娓娓道出这趟生动的旅行。

下面,和烟灰缸一起,踏上这趟神秘而有趣的旅程。


享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在旅行中,当我们规划好目的地,总会选择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抵达那里,比如飞机。


大多数人并不在乎旅行的过程,一心只有终点。


连那些专业的旅行文学家在写小说的时候,都会从中间起头,猛地就把读者放在奇乡异国,却不先领他前往该处。


但在本书中,作者却坚持,前行的过程其实与抵达一样缤纷多彩。


他写道:我感兴趣的是从熟悉到有点陌生,到颇为新奇,到全然不识,最后置身于奇乡异地。最重要的是旅途,而非抵达;是旅行,而非降落。


因此,他坚持随着火车,而不是飞机,从马萨诸塞州的梅德福向南奔到不能再远的地方。


其实不止旅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说:人生要做的是享受过程,不要太计较结果。


但在人生路上,又有多少人太过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认为没得到好的结果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


中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张宁,1994年就开始代表国家队出战,但状态却一直不理想。2004年在她29岁“高龄”时,终于达到运动生涯的巅峰,取得奥运会单打冠军。


当有记者追问她成功的秘诀时,她说:“以前我是为取得好成绩而训练、比赛,但现在我是却是在享受它,当注重过程了,你就会赢得这个比赛。”


烟灰缸特别喜欢一句广告词: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人生的乐趣蕴藏在奋斗的过程中,生命的真谛在于细细品味岁月、享受人生。


享受过程,无畏结果,你终将收获最好的自己。


四十岁后活得好不好,旅行见分晓


好与不好,都是风景


如果你的周围有人去旅游,你多半从他口中听到的是对美丽风景的抒情,从他社交软件上看到的是岁月静好的一面。


保罗·索鲁却不太一样,他的笔下有天堂,但却也有旅行中阴暗和糟糕的一面。


比如碰上芝加哥糟糕的极端天气、忍受火车厕所旁晃来晃去的飞蝇、等待延误的火车、经过肮脏发臭的城市街道……


如果是普通人,可能会有意无意忽略不美好的一面,但保罗·索鲁却将它们都详尽记录了下来。


也正是因为这些好或不好的回忆,让这场旅行变得更加饱满和贴近现实。


有一句歌词唱过:“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所有的经历,无论好坏,也都是人生的一部分,皆有它的意义。


著名演员黄渤是红得发紫的一线演员,号称“100亿影帝”。但在他成名之前,也经历过鲜为人知的至暗岁月。


他为当明星做过各种尝试,却因为长相不讨喜举步维艰,不得不和现实妥协,黯然回到家乡;他想过做生意,开了皮革厂,却因为金融爆发而破产,瞬间变得一无所有。


但这段坎坷的经历却并没有击倒他,反而让他活得更通透。终于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观众的认可。


他深知,人生跌宕起伏是常态,我们要做的不是选择逃避或遮掩,而是借助这段丰富的阅历不断捶打自己。


人这一生,岂能事事如意?


海明威说:“太顺利太好的事总是长久不了,日子还是要慢慢过,生活有时候的确很残忍,但它让你学会了与自己和解。“


烟灰缸觉得,曲直皆是经历,好坏都是风景。人既要能享受风花雪月,也要经得住风雨摧残。


只要问心无愧,顺境逆境,都是来渡你的。风雨过后,你看见的阳光必将更灿烂。


四十岁后活得好不好,旅行见分晓


人有趣,生活才会有趣


保罗·索鲁的旅程是一趟火车之旅,注定他大半的时间都是在狭长的车厢里度过的。


在大部分人看来,这一定乏味至极。


但作者却在书中,兴趣盎然地记下一处又一处风景,生动地写下一个又一个故事。


在火车途径熟悉的本地时,新鲜的事物仍俯拾即是:郊区雪景的独特质感;店家平易的小名:譬如威利的店、戴维的店、安琪的店等;以及络绎不绝的美国星条旗……计划中的旅行,长得可以让他对细节全神贯注。


在漫漫长途之中,保罗·索鲁也并不乐于呆在自己的包厢,而是竖起耳朵聆听他人的交谈,观察陌生人脸上的表情,和各种各样的人寒暄,听他们的故事。


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独一份的快乐。


生活的乐趣,从来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造就的。


许多人都认为生活波澜不惊,每天重复一样的节奏,其实是是因为自己封闭了内心,变成一个无趣的人。


在豆瓣上曾经有一个话题;“哪些瞬间让你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的有趣”。


在话题下面,大家都在捕捉和分享着生活中细碎的美好。很多看似微小而平淡的事情,却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


“跟女儿玩捉迷藏,发现她把自己自己伪装成一朵花,不忍心拆穿她”


“清晨翘翘板上快乐的奶奶。”


“卖菜大爷用葱叶当吸管喝啤酒的时候”


……


《德卡先生的信箱》中有一句话:日常都是很无趣的,有趣的是你。


烟灰缸非常赞同,无趣的人,只是活着;但有趣的人,却是在生活。


有趣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够把日子过得精彩绝伦,诠释生活的多种可能。即使生活一地鸡毛,却依然可以用有趣的态度去创造生活中的小确幸。


从现在开始,试着去做一个有趣的人,学会自行其乐,自在生活,活出人生的真味。


四十岁后活得好不好,旅行见分晓


独处,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旅行,听上去很孤独。但真正的旅行,却必须要一个人上路。


保罗·索鲁在始发站挥别了自己的亲人好友,踏上了这段孤独而非凡的旅程。


他在书中写道:有人作伴,视野与思路很难清明……友伴平添不少欢乐,但我寻求的是发现,而非娱乐。孤独感使心灵振奋,易于捕捉转瞬即逝的印象。


他这样描述旅行中的孤独:在最好的旅行书上,孤独这个字眼总暗指让人兴奋的每一页,像水印般细腻且根深蒂固,其中的自负和能够报道这事的想法弥补了痛苦。孤独,像是我成功的证明,为了到这孤独的情景,我就必须旅行老远的路。


在旅行的结尾,他更是沉醉于这种孤独的感觉,就像把所有人都抛在后头,给人一种个身在陌生地点的孤独探险家的幻想,那种幻想造成一种满足感,促使他想再往前进。


很多时候我们非常害怕一个人,一个人的时候就有一种莫名的落空感,好像被世界抛弃了。


但独处,恰是提升和成就自我最好的方式。我们能与自己亲密地交流,去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知名作家村上春树就非常喜欢独处,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写文章,从来不会因为什么而感到无聊。相比于其他人共事,他更享受一个人默不作声、全神贯注的写文章或听音乐。


他的生活在我们看来非常孤独,但是村上春树却乐在其中,也因此高效率的写出了很多知名作品。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独处,是轻装上阵,心无杂念地活着。独处,让我们拥有最清醒的头脑,感受生活,拥抱生活。


烟灰缸觉得,与其急于合群从众,倒不如好好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在独处中丰富自己。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愿我们都能在独处中变得强大,看得通透,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四十岁后活得好不好,旅行见分晓

作家毕淑敏曾经说过:人生不可俭省的三件事:第一是学习,第二是旅行,第三是锻炼。”


旅行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它是一种经历,能让人体验不一样的世界,带给人全新的思考,甚至会隐约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写的这段旅行,就是这样一段从心开始的旅程。


有句话说:“眼界决定境界。”


因为亲眼看过世界的纷杂,所以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才能波澜不惊;因为遇见更多形形色色的人,所以才能心胸开阔,不会与人锱铢必较。


走吧,带着强大的内心上路,向世界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村上春树   保罗   旅行   见分晓   烟灰缸   无趣   快车   旅程   好不好   有趣   孤独   作家   岁月   过程   火车   风景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