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要简单,人要糊涂

人这一生,要拥有多少东西才足够?


金钱、名望、奢侈品,人们的欲望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然而人的一生就那么长,生命的长度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不难想象,一个房子如果堆满杂物必定十分拥挤,里面住的人很可能处于忙乱的生活状态。而如果让物品保持简洁有序,适当地留出一些空间,能够让人避免过多地陷入琐碎的日常事务,生命也就更自由舒展。


因此,想要喜悦又轻盈的人生,我们要学会定期进行整理。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改变人生的心灵整理术》记录了50则关于“整理”的心得,如整理所需物品,也包括一些抽象的感受,如接纳自己等。


本书的作者广濑裕子是日本知名作家,也是生活美学家。她对生活有着非常深入的体悟,在本书中她用细腻的语言向我们传达了对于整理的思考。


她告诉我们,不管是物品、食物,还是人生的准则或方向,适合自己,才可能拥有心满意足的生活。


接下来,烟灰缸就带大家看看如何通过“整理”过上舒心又自在的人生。


整理物品,重新认识自己


《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意思是说书房里要保持整洁,不管是墙壁、书桌,还是文具用品,都要整理得干净周正,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可物品整洁与否跟读书又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认为,我们与物品的关系其实也反映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她在书中解释说,通过整理拥有和使用的物品,可以看清位于物品另一端的自己。


因为整理物品时,我们会审视手上的物品是否是必需的,是否要进行保养和修理,是否还适合当前的自己。通过这种审视我们能够重新梳理和认识自己,看清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看清当前的环境和今后的展望。


烟灰缸记得这样一个小故事。东汉时期有个人叫陈蕃,他年少时日夜苦读,立志干出一番大事业。


有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上门拜访,看到陈蕃住的院子里都是杂草,地上一片凌乱。于是,他对陈蕃说:“你怎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来迎接客人呢?”


陈蕃理直气壮说:“大丈夫应该志在扫除天下的祸患,为什么要在意一间屋子干不干净呢?”


这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很难想象,自己住的房子都懒得打扫的人可以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


烟灰缸觉得,如果一个人处理不好与外在的关系,往往是对自我的认识不够,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或者过多地把期望放在外在的改变上。


而整理物品的过程,可以让人看到物品的用处以及自己的情感寄托,并在这种深度的自我对话中不断进行自我梳理与调整。


有了清晰的自我认识,我们就能平静客观地待人处事,处理好跟别人、跟周围世界的关系,自然也就能助力自己在人生路上轻装上阵。


心要简单,人要糊涂


静享美味,调整身心


美食家蔡澜曾说,一个人要吃东西的时候,千万别太刻薄自己,做餐好吃的东西享受,生活就充实。


大抵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心情糟糕的时候,吃顿好的,坏情绪也就没了大半。


作者认为,一个人通过食物可以获得调整,因为吃这件事本身就和调整密切相关。


作者解释说,食物哲学反应的其实就是人生哲学,通过食物可以反映出另一端的自己。而且食物可以滋养我们的身心,也可以唤醒我们的内心,给我们以力量。


所以生活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美食,一口一口地用心品尝的过程,也是静静调整自己的过程。


烟灰缸也很赞同,低谷时期都能好好吃饭的人,状态更容易很快得到恢复,从而重新燃起生活的自信与热情。


“资深吃货”汪曾祺先生曾经有过一次失恋,当时整个人很颓废,在床上躺了两天两夜,不吃不喝。


房东吓坏了,以为他想不开。正发愁的时候,汪曾祺的一位同校好友朱德熙来看望他。房东向他说明了情况,请他帮忙劝汪曾祺想开些。


朱德熙知道汪曾祺爱吃,聊天的时候一直说起吃饭的事。汪曾祺听了摸摸自己空空的肚子,翻身从床上爬起来问他,你请我吃饭吗?


于是朱德熙卖了自己的一本字典请汪曾祺吃饭。两人各吃了一碗一角三分钱的米线,汪曾祺顿时心情舒畅,整个人状态都好了起来。


在烟灰缸看来,我们跟食物的关系反映了我们想要的身体状态以及生活方式。


有句话说,“我们就是我们吃下的食物”。因为食物搭建了我们的肉身,它们精良,我们就精良。我们对待食物的态度,就是对待自己和生活的态度,热爱美食的人多半也是能善待自己、好好生活的人。


因此,了解自己喜欢和适合的食物,就能在人生困顿时静静享受美味,胃里饱足了,心里也就不空了,从而滋养出重新开始的力量和勇气。


心要简单,人要糊涂


建立内心准则,找到自己舒适的位置


烟灰缸常常在后台收到网友的提问,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我们经常感觉身处迷雾看不清事实,内心也时有困惑、动摇或纠结。


如何才能减少内耗,跟自己温柔和平地相处呢?


作者认为,我们要建立一套自己的准则,这样一来,即使偶有偏离,也能很快回到轨道上来。


建立内心准则其实是对自己展开思考,比如问问自己,什么是令自己舒适的位置,未来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则可以是计划、目标,想养成的习惯,也可以是所有让自己感到心满意足的期待和想法。


准则制定的方法是要让自己谨记“状态良好时的自己”,记住这个状态下自己的心情、理解方式以及选择。


当然,准则本身也需要定期地整理,根据自身成长的不断变化更新调整。


烟灰缸很喜欢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他自由豁达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万千年轻人。


松浦弥太郎18岁从高中辍学,在英文都不会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到欧美闯荡。听起来很潇洒,但其实他历经沧桑。他卖过二手衣物,和黑道大哥过过招,经历过暧昧的恋情等。


但也正是因为人在他乡的孤独和艰难,而且时刻需要为了活着而努力奋斗,松浦弥太郎不断地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人生的基本问题,不断地靠近自己,最终形成了100个人生的基本信条。


烟灰缸觉得,这个准则,其实是个人对过往经验和未来期待的结合,是关于自己如何为人处世的思考,它能提醒自己不断进步,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建立起内心准则的人,就是拥有生活哲学的人。


当我们再遇到犹疑不定的情况时,按内心的准则行事,可以快速找回令自己舒适的状态,也能用享受的姿态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心要简单,人要糊涂


遵从内心,靠近理想中的自己


《老子》有云:“少则得,多则惑。”


意思是当可供选择的选项少时,我们就会用心对待,有所收获,而选项过多,心里就难免混乱和迷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选择,小到晚上吃什么,大到人生道路选哪条,以致于在纠结和拧巴中消耗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那么,下不了决心的时候应该如何决定呢?


作者建议,在脑海中畅想做出不同选择后的自己,哪个让人感觉身心更放松的选项,就是我们内心的选择。


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去靠近我们理想状态中的自己。


烟灰缸也很赞同,面对选择,很多时候答案早已在我们心中,不管周遭的声音为何,我们要做的只是认真地去聆听内心。


演员陈数爆红之后,曾经在短短14个月内拍了4部戏,旁人纷纷羡慕她的高产,羡慕她名利双收。但只有陈数自己知道她状态一点也不好,过得也并不开心,如果继续下去,她感觉自己会被掏空。


她完全可以继续拍戏,收获更多的金钱和名望,但她慎重考虑过后,选择了遵从内心,在自己的事业发展高峰停下来,给工作按下了暂停键。


于是,有两年的时间她拒绝了所有影视剧的邀约,通过做物品的断舍离调整自己,通过看书、看话剧、旅游等给自己充电。就这样,她慢慢走过了那段内心艰难的时光。


在烟灰缸看来,当我们愿意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为了取悦或讨好旁人,做选择就会相对容易许多。


遵从内心的前提是我们不盲从别人的建议,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自己生命中值得追寻的东西,并且保持冷静和沉着,在选择面前三思而后行。


当我们顺从自己的内心,而非向现实妥协,就在越来越靠近理想中的自己。


心要简单,人要糊涂

“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说:“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烟灰缸十分赞同,外在物品的整理让我们摆脱物质的束缚,卸下不必要的负担,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想做的事情。内在精神的整理让我们调整好生活状态,释放心理空间,获得人生智慧。


生活就是每天做一些勤勉的小努力。从物品到内心,持之以恒地整理,就能拥有舒心的环境,明晰的内心和全然不同的自己。


如果不想被生活左右,那就去左右生活。让我们通过整理,甩掉包袱,轻装简行,让生活焕然一新,也让生命释放出更多的热情,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内心自在又满足的轻盈的人生,就是极致奢侈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舒心   名望   烟灰缸   外在   糊涂   身心   选项   准则   内心   食物   状态   物品   东西   关系   简单   人生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