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养寿“决胜期”无论男女,日常坚持5个好习惯,做健康老年人

变老是每个人都逃不掉的宿命,不管你是“初老”的老年人,还是已经进入到了高龄阶段的老人,人们都逐步进入到了一个衰老的进程,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三十年左右,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人,我们还是会本能的做一些与衰老抗争的事情。无论是男是女,进入60岁以后,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出现“老态”身体上或许开始出现了“退行性”变化,只不过不是一时突变的,会让我们忽略 ,在这个漫长的时间段,我们可否借助这段激情不再、压力变小的生命时段,让我们的身体收获健康,心灵收获安宁。

60岁养寿“决胜期”无论男女,日常坚持5个好习惯,做健康老年人


60岁是养寿“决胜期”,无论男女,在生活中坚持这5个好习惯,做健康老年人

  1. 牙刷经常更换

牙刷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日用品,我们都知道它与牙膏相互配合能够帮助我们清洁牙齿缝隙内的食物残渣,预防龋齿的保健的作用,但是,牙刷也是有使用寿命的,牙刷一旦使用和保管不当,牙刷被细菌污染,这些细菌就会进入我们的口腔或破损的口腔黏膜及龋洞侵入人体,引起肠炎等疾病,因此,我们日常的牙刷最好不超过3个月就要更换一次,此外,刷牙后要将刷头朝上,放在干燥的通风环境处。

60岁养寿“决胜期”无论男女,日常坚持5个好习惯,做健康老年人


并且,在日常刷牙时,一家人最好不要合用一管牙膏。因为每个人的口腔都是一个有多种细菌存在的环境,平时我们再认真刷牙,也只是减少牙齿表面存留的细菌,不可能完全杜绝,尤其是在牙刷毛的间隙中会有细菌附着。所以,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口腔健康,每个人最好单独使用自己的牙膏,来保持口腔健康。

60岁养寿“决胜期”无论男女,日常坚持5个好习惯,做健康老年人

2.多咀嚼防衰老

现代食品越来越向精细化发展,以前人们每餐咀嚼900-1000次,持续20-30分钟,下降到现在每餐500-600次,持续5-10分钟。专家认为,每餐至少咀嚼60次有助于预防一些慢性疾病,因为充分的咀嚼能够

平衡大脑,防止脂肪和糖的过度消耗。第二,充分咀嚼可以使唾液充分分泌,加强大脑皮层的活动,从而预防大脑老化。

并且咀嚼还能预防口臭、老年便秘、咀嚼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体内糖的代谢,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

因此,一些专家认为“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咀嚼”。

60岁养寿“决胜期”无论男女,日常坚持5个好习惯,做健康老年人

3.吃饭不用脑

所谓的吃饭不用脑就是,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少做一些与用餐无关的事情,比如看电视,说话聊天,学习思考等等,我们要明白,一边吃饭一边思考,胃肠蠕动功能会大大减弱,会降低食欲,并且一些中老年人,食物咀嚼不细,消化不完全,日积月累,就会使消化器官功能减退,很容易引起慢性的胃肠疾病,身体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素和热量,出现营养不良症。

60岁养寿“决胜期”无论男女,日常坚持5个好习惯,做健康老年人


另外,不仅是就餐时看电视学习不好,饭后短时间内也最好不要用脑。因为消化液不是说来就来的,只有在准备吃饭前,才开始大量分泌出来的。饭后大量的血液都要流给消化系统,如果此时看书学习,仍会出现与大脑争血的现象。

4、淡忘年龄

生活中一些老年人介意谈论自己的年龄,尤其是65岁以后,很多老年人经常把“不中用”了挂在嘴上,时间一长,就觉得自己“日薄西山”对什么新鲜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对身心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老年人一定要忘记“年龄感”正确看待自身,觉得自己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做的事情,不要给自己设置限制,活到老学到老,给自己一个二次青春。

60岁养寿“决胜期”无论男女,日常坚持5个好习惯,做健康老年人


5、多喝水没坏处

水是最易被我们忽略的营养素,尤其是在春季天干物燥,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水分流失增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科学补水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判断身体缺水的一个信号就是口不口渴,但是,当我们察觉口渴的时候,体内的细胞就已经严重缺水了,所以,口渴的时候在喝水,不利于身体健康,另外老年人在两个时间段要多多补水,一是晨起,晨起饮水有助于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二是餐前一小时,有助于提高食欲,促进消化。

60岁养寿“决胜期”无论男女,日常坚持5个好习惯,做健康老年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老年人   健康   营养素   口渴   时间段   牙刷   牙膏   细菌   衰老   口腔   大脑   日常   年龄   事情   习惯   身体   疾病   男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