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别成为胆结石“偏爱”的人

胆石症是引起腹痛的常见原因,在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 2.3%-6.5%[1,2]。我国按照 13 亿人口计算,3% 的胆囊结石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每台花费 1.2 万,总计我国每年花费在胆石症上的医疗费用约为 3 千亿人民币。

早在 1987 年,美国就召开了世界性首次预防胆石症的会议,提出了胆石症三级预防的概念,即:初级预防,防止胆石形成;二级预防,防止无症状胆石转化为症状胆石;三级预防,防止非手术治疗后胆石复发。

胆石症是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任何部位发生的结石。

胆石症临床表现多样,一旦胆石症导致胆道感染、梗阻等情况,可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不同表现。

一、胆石症分几类?

1、按成分分类:

可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其中胆固醇性结石成分以胆固醇为主,约为50%-90%,西方人胆石症多为此类型;胆色素性结石成分以胆红素为主,常>50%,非洲和亚洲人多以此类型为主。

2、按结石部位分类:

可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包括肝总管)结石。其中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总管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可原发于胆总管,也可以继发于胆囊及肝内胆管;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呈泥沙样。

二、胆石症有什么临床表现?

大部分的胆石症病人无明显的症状,往往是通过健康体检或是其他疾病需要进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

而有症状的病人因为结石的部位不同,表现出不完全相同的临床症状,其主要表现是因为胆汁的引流不畅,胆道系统的炎症、痉挛所致。

1、胆囊结石:

典型的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往往与进食高脂食物有关,如油炸食物,荷包蛋,螃蟹等。

进食后出现右上腹剧烈的疼痛,痉挛性疼痛,阵发性加重,疼痛可以牵及右肩背部,可以伴有恶心、呕吐等表现,如果出现胆囊化脓、坏疽等情况,往往会伴有发热、皮肤和小便发黄等症状。

警惕:别成为胆结石“偏爱”的人

2、肝外胆管结石(包括肝总管和胆总管发生的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的表现主要是由于结石堵住胆管所致。主要表现为腹痛,高热寒战,黄疸,严重的可能出现休克和神志的改变。其中病人的腹痛部位以中上腹、右上腹为主,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往往腹痛能暂时缓解,由于疼痛的部位和伴有呕吐的症状,常常与胃炎等疾病相混淆。发热前常常伴有寒战,继而立刻出现发热,体温可以高达39-40℃。同时迅速出现眼睛、皮肤、小便的发黄。

3、肝内胆管结石:

大多的肝内胆管结石无临床症状,部分存在慢性炎症的病人会出现右上腹隐痛、胀痛等不典型的表现。

三、哪些饮食习惯容易引起胆结石?

胆结石其实是一个很讲究饮食的疾病,除了和长期不吃早餐有关以外,还和以下几种饮食习惯有关:

1、爱吃甜食者

90%以上的胆结石患者都有吃甜食的习惯。过量的糖分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胆固醇的积累,还会自行转化为脂肪,促使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诱发胆结石。

警惕:别成为胆结石“偏爱”的人

2、长期食素者

正常人胆固醇与胆盐、卵磷脂按一定的混合比例,呈微胶粒状态悬浮于胆汁中,当这一比例被破坏时,可引起胆结石。

长期素食者,摄入卵磷脂不足,且素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妨碍了对胆汁酸的重新吸收,使胆汁中的胆盐浓度下降,卵磷脂与胆盐不足,导致比例失调,诱发胆结石。

3、饮食不注意卫生,蛔虫感染者

不注意饮食卫生,易将蛔虫卵吞入消化道,成虫后蛔虫逆流入胆道产卵或死亡,可形成胆石核心。据调查,70%的胆结石均以蛔虫残体和蛔虫卵为核心。

警惕:别成为胆结石“偏爱”的人

4、肥胖者

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的人,其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为肥胖者血中胆固醇升高,以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也升高,而形成胆固醇结石。

四、胆石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无症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饮食保持清淡,控制油脂、糖类的摄入,饮食 起居规律。

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可以使用解痉、止痛、消炎等对症治疗。常用的抗炎止痛药物包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解痉止痛药物为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等;常用的消炎药物可选三代头孢、甲硝唑、替硝唑等抗感染药物。

同时可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使用中医药治疗。常用的重要方剂有大柴胡汤(柴胡、大黄、枳实、黄芩、半夏、白芍),茵陈蒿汤(茵陈蒿、大黄、栀子)等,同时可使用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等排石及白芍、甘草、延胡索等解痉止痛中药。

常用的中成药包括消炎利胆片、胆宁片、益胆片等,对急慢性胆囊炎症也有一定的效果。其他的中医治疗包括针灸、耳穴埋籽等,对胆石症引起的急性疼痛也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警惕:别成为胆结石“偏爱”的人

对于胆石症导致反复的炎症、疼痛,可出现胆囊坏疽、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等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手术治疗。

其中胆囊结石可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结石可行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如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采用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胆道镜下胆管结石取出术 。

五、怎样预防胆结石?

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是可以积极预防胆结石的:

1、饮食有规律:早餐不可不吃,有规律地进食,按时一日三餐,可以使胆汁得以定时排出,不会过度浓缩,从而起到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2、合理饮食:改变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体重。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可以改善胆固醇的代谢,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胆结石   胆色素   胆道   胆管   蛔虫   胆汁   胆囊   总管   胆固醇   炎症   结石   症状   疼痛   饮食   胆囊结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