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谈如何有效地备战高考

高考越是临近,很多考生都感到越焦虑。同样是经历过高考残酷的人,我知道同学们拼到现在,已经身心俱疲了,但为了成绩,又不得不继续努力。尤其是进入了夏天,天气闷热,教室里人又多,学生们又要聚精会神、挥汗如雨,其中的煎熬,我非常能体会到。

那么面对高考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学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呢,下面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去探讨学生应该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如何让考试时心理稳定,如何提高考试成绩,希望我的观点能帮助准备高考的学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从中医的角度谈如何有效地备战高考

以为学之心定志

我国从隋代科举算起,国人的考试经历已约1500年,可谓积累了丰富的“应考”经验。其中,“动机”是内部的心理动力机制,诱导考生朝向一定目标去参与考试。

“动机”就属于中医心理学“志”的范畴。什么是莘莘学子的参考之“志”呢?

中医心理学认为,“志”为肾所属,一代儒宗朱熹也说:“医家谓志属肾。如今学者虽不为学,只是不可谓之‘志于学’”。意思是读书人没有谁不知道读书学习的,只不过还称不上把“志”放在了“学”这件事情上。当然,这里的“学”在儒家看来是毕生之事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把志趣放到学习本身这件事上,而不是放在学习过程的一个特定阶段——考试,就是“好”的心理状态。

同时,“志”属肾,肾为水、为先天之本,《尚书·洪范》说“一曰水”——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因此,中医心理学里“志”又有了类似“初心”的意味,“学”的原初动机也非常重要。当代中国需要青年“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这就是“志”的内容,这个“志”要早早坚定,时时温养。

从中医的角度谈如何有效地备战高考

以调身之法安神

中医心理学坚持“形神合一,身心一体”,在备考期间,用脑多、压力大,会在躯体症状上有表现。比如某些女生的痛经,备考时更难忍受,更惹人烦,更影响学习,在医生指导下,温灸隐白、按揉太冲,辨证使用当归四逆汤等小药方,做放松训练等,都能舒缓症状。又比如某些同学睡眠差,可练传统睡功。陈抟老祖的睡功,秘诀三十二字:“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上卧,世无知音。”意思是侧着身体,像狗一样蜷曲身子,一手屈臂枕头,另一手放在脐眼(丹田),一脚伸展,一脚弯曲。“先睡心,后睡眼”,先收心,然后闭目。呼吸做到“息之深深”,即呼吸调匀、调细,气息自然、安定、平和。

以科学之识澄思

中医心理学将“思”这种心理功能、心神状态归属脾,认为脾主思,思虑过度就会损伤脾胃。学习备考过程在本质上有相当部分是“思”的工作,所以一定要保护脾气。饮食上不宜给脾太大负担,营养充足均衡即可,内容上不必肥甘厚味,数量上不宜过饱过饥,节律上不宜忘食废寝,宜定时进餐。

从中医的角度谈如何有效地备战高考

在“思”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也需要有一些基本的心理学认知,便于知晓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比如学习活动的基础——记忆,心理学将它分为两种深度。浅一层的是再认,再次出现的时候能把它认出来,深一层的是再现,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前者对付选择题是足够的,如果要应对问答题则要达到在线的程度。更进一步,就是内化并改变内在认知图示,变成能力了……对这些心理机制有了理解,那么“思”的过程就能清晰一些。

以致远之虑解忧

中医学认为“悲”属肺,过度悲哀或过度忧伤,则属不良的情志变化,又可损伤肺精、肺气,导致肺的功能失调。考试毕竟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一旦结果不如人意,自然会带来一些情绪,其中一种就是“忧”。过忧伤肺,肺藏魄,“魄”在中医学看来,是一种表现在的力量,比如说一个人“有魄力”,不是看到一个具体的“魄”,而是观察到一种积极向上、阳刚奋进的精神身体状态。肺如果被伤得重了,就表现为失魂落魄——没有主心骨、没有精气神儿。

从中医的角度谈如何有效地备战高考

“悲”伤肺,如何解悲?悲、肺属金,用中医五志相胜理论,火克金,就可以用属火的“喜”来克制“悲”。因此,建议有二个步骤:第一把“悲”表达出来,第二用新的喜欢的、令人高兴的事去消解“悲”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备战高考,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时心神越放松,则思维、思考能力越强。反之,越是紧张,则越是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因此,考前要学会如何放松。可以暂时从繁重的学业中走出来,在公园里慢慢地做深呼吸,鼻吸鼻呼,想象着全身都放松了下来,心神格外宁静。这样的呼吸活动每天都要做几分钟。而且,越是学习太累、越是心情烦躁、越是静不下心来,越要强迫自己去做这个深呼吸活动。


二、高考前要注意调理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食煎炸、烧烤、油腻之物,更忌暴饮暴食,忌过食冷饮。按中医理论:饮食入胃,则周身气血即向胃肠积聚,以助消化。若饱食无度,则气血大量聚于胃肠,头部气血反见不足。气血聚于脑则不能思考,气血聚于腹则人易疲惫。清淡饮食有助于胃肠迅速排空,让气血归脑。并且,高考的当天不要吃得过饱,七八分饱即可,保持精神略有紧张,但胃脘部很轻松的感觉最好。

从中医的角度谈如何有效地备战高考

三、考试是一个用脑用神的辛苦事,因此,考试时一定要让学生保持心情舒畅。心主神,心神祥和,则思维敏捷、记忆超群、注意力集中。我们都知道,只有心情舒畅才能用心学习,否则,若心情烦躁,或愤怒,或郁闷,则心浮在外头,很难进入课本之中。家庭每个成员都要努力为高考学生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宽容、快乐的氛围,这有助于提高成绩。学校老师亦要尽量为整个高考学生创造一个详和、亲切且又略有点紧张的环境,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挖苦、打击、批评、教训学生,要以鼓励、支持为主,让学生心情舒畅,而不是郁闷忧愁。老师应该多与学生在一起,陪学生一起努力,并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学生过度紧张。且不妨在下课时说说笑话,开开玩笑,让学生们心情轻松一下,以利于学生更好地集中精神。

四、考试开始了,当学生走进考场,坐在课桌前等待发卷时,可做以下几个动作。闭目养神;努力做三五次深呼吸,鼻吸鼻呼,让全身放松;用双手拇指按揉太阳和风池穴,亦可在此二穴涂点清凉油或风油精,并按揉;五指合并,轻敲头顶百会穴处;想象自己某次最成功的考试的经过,找到那种感觉;给自己一个鼓励,一定考试成功。西方科学家已经有相关的研究成果,这样的冥想可以放松精神,让大脑更有效地思考,因此可以提高考试成绩。

从中医的角度谈如何有效地备战高考

五、高考前十几天开始,学生们要注意千万不要生病,注意调节饮食,避免风寒外袭。白天不要总是呆在教室里,适当地做些户外运动,散散步,打打球,做做深呼吸,能让精神饱满,并能改善体质。要减少晚上熬夜,尽量早睡早起,生活要有规律。早晨喝点生姜红糖水,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都有利于保持健康。若学习太累,最近就不要再过于努力了。调整一下身体,让身心放松,这样会更有效地提高成绩,而不是一味地苦学不休。需知,劳逸结合,既有利于健康,又有利于考试。

六、有的同学有考试综合症,由于心理素质差, 面临考试会产生恐惧心理,并伴有面色潮红、全身出汗、两手发抖、心悸胸闷、头晕头胀、注意力涣散、思想迟钝、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可在考前针灸治疗,有良效。我常取百会、四神聪、四关、神门、内关诸穴。针灸是一种预约刺激,可有效缓解考试前的焦虑与紧张,促进睡眠,且能提高考试成绩。而且,针灸是一种良性刺激,会帮助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让学生精神更好,大脑更有灵性,当然还可以改善体质,促进健康。

从中医的角度谈如何有效地备战高考

七、有的同学于考试前出现失眠,甚至整夜无法入眠。可于睡前让家人帮灸百会穴,用艾条温和灸15分钟,有助于定志安神,促进睡眠。若实在无法入眠,亦可于热水泡脚后用茯神,水煎服。伴紧张、焦虑、胸闷者,可用此方:栀子,枳实,姜半夏,厚朴,苏叶,茯神,黄连,水煎服。在此补充一下:用中药是不得已的选择,最好在名中医的指导下服用。这样既安全,又有良效。

八、有的同学平时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仍不理想。从中医来看,心主神,若心气不足,则神明不畅,尽管努力了有时亦难见到成效。可考虑养心安神为法,我常用归脾丸,或用定志小丸:党参,茯苓,石菖蒲,远志,水煎服。


以上观点本为准备高考而写,亦可用于任何准备考试的考生。特别是年轻的孩子们,其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对于准备考试尚没有多少经验,因此本文章或能有所助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中医   气血   针灸   胃肠   心神   心理学   角度   紧张   成绩   饮食   努力   精神   心理   心情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