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医经方之美

中医的方剂是美的,好的方剂是医生智慧的结晶,是中医理论美的体现。医生面对群药,选贤任能,精心调遣。使方中药物,动静互制,刚柔为用,升降互济,寒热相安,七情和合,相辅相成,君臣佐使,次第井然,药证合拍,细密谨严,如五音谱写 成悦耳乐章,犹七彩调画为动人画面。用之祛病疗疾,疗效卓然。

感悟中医经方之美

沧桑之美

经方,形成于何时?什么人发明创造的?不知道。张仲景只是他的杰出传人。就其记载于汉代来说,已经1700多年了。一本医书,流传如此之久,医学史上罕见!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跨度,为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和健康作出无穷奉献。她是从远古走来的蒙面少女,秦砖是她的服,汉瓦是她的饰。她是传统医学中独秀的一枝奇葩,在华夏民族的汗水、泪水和血水的浇灌下傲然开放。

典范之美

经方,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成为后世名医之典范。仲景之前仲景不遗,仲景之后不能遗仲景。经方如此多娇,引无数经方家竞折腰。从王叔和到孙思邈,从许叔微到柯运伯,从曹颖甫到胡希恕,一代又一代的经方家前仆后继,经方的血脉一直没有中断。积淀了历代名医的验证,昭示了疗效经得起重复的可靠性。再过1000年,她的奠基石的地位也不会改变。《五十二病方》虽然也很沧桑,但却不是典范。

感悟中医经方之美

简朴之美

经方,文字优美,直比《论语》和《道德经》。没有《内经》的浮辞骈语,没有《庄子》的夸张联想。只是以白描和形象比喻的的手法告诉人们是什么,却很少说明为什么。恰如岳美中先生的评价:“见其察症侯而罕言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性,准当前之象征,投药石以祛疾。其质朴的学术,直逼实验科学之堂奥”。经方,文字洗练,行文如流水,行于当行,止于当止。既无玄关,更无赘语。她可以有方言,但却没有诗意和禅机。

严谨之美

经方,结构严谨,剂量明确。一个桂枝汤,加桂加芍,量之多寡迥然有别。厚朴、大黄和枳实三味药的比例不同,竟然有三个不同的方名。某某方“主之”,“宜”某某方,“可与”某某方,用词是这等严格。观经方用药,皆必须之药,没有可有可无的点缀,哪怕是生姜和大枣。方子精练,就象宋玉笔下描写的美人,添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抹粉则太白,涂朱则太赤。急症,宁可重剂也不再剂。这些都体现一种高效率的追求。从方证、组方、剂量、煎服法到疗效的判断和医嘱,其内容是如此详细,细节是如此具体。“如冒状”、“如人行四五里”、“不必尽剂”、“不中与之”。这是后世方书所无法比拟的。

感悟中医经方之美

平实之美

经方,用药的基源上很有讲究。大都是常用药,便宜药,比较安全而又容易找到药源。这里没有犀牛角,没有牛黄狗宝。据统计,仲景全书共用药166种,其中,149种皆载于本经。占全部用药的90%。而其余17味非本经所载在书中大多不占主要地位,使用率不高。(王昆文,仲景用药是宗法《本经》而又有所发展;国医论坛,1990,5,4)就是这些常用药,象车马炮卒等16块棋子一样,在有限的框架里凭着有机的组合发挥着无限的功效。这种组合是将与将的组合,而不是将与兵的组合。医归平正,平淡之中见神奇,那才是真正的神奇!

感悟中医经方之美

余味之美

经方,是相对真理,不是终极定律,她没有把一切都说尽,还给后人留下了无限发挥空间。她不是大全,却是真理。她包含了高度的信息量,浓缩得象一块巧克力,不是一杯牛奶,要慢慢融化。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收获。同一个读者,今天读了有这样的体会,明天读了,可能还会有另外一种滋味。真是常读常新!张仲景也是点到为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她是开放,并不是封闭的。张仲景只有一家,但伤寒却有百家,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总会有不同特色的经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方家   道德经   太白   相对真理   选贤任能   枳实   组合   方剂   剂量   名医   后世   疗效   典范   严谨   沧桑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