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必须振兴中医药

充分保障 14 亿人民生命健康,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 也是一个最基本目标。但我国 85%的人口(90%以上农民、50%的左右城镇居民)无缘享受国家公共卫生保障。目标与现实的差距非常之大。解决的途径,或学习西方,继续在中国建立西式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但此路难以持续走下去。或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比较优势,逐步建立起真正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必须振兴中医药


第一、中国根本不可能走西方医疗保障模式道路。
西方医学成 就之伟大不言而喻,但西医费用之昂贵也有目共睹。西医越现代化, 投资就越大,收费就越高,政府和百姓就越难承受。十多年来,发达国家卫生保健体系普遍发生了支付危机。80 年代以来,美国医疗费用逐年大幅上升。2000 年医疗卫生支出总额达 1.3 万亿美元,占 GD P 的 13,占全球医疗卫生支出总额的 43 。即使如此,美国仍有 15%人口享受不到基本医疗卫生保障。若无政府补贴,美国多数医疗保险公司无法承担迅速上涨的医疗费用,只有关门。
不仅如此,美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发达的医学和最健全的医疗体系,却根本无法解决西医的两个重大局限。
4.1.1 一是高误诊率、西药滥用、西药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美国 5 0以上的抗生素使用不当,正在导致严重的公众健康危机。美国每年有 100 万住院病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受害,其中 18 万人死亡,是车祸死亡人数的 4 倍。
4.1.2 二是西医解决不了慢性病、老年病及大量疑难杂症,而这些病症占人类疾病的 70。面对现实,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方面着手改革现行卫生保障体系,以降低成本,扩大公民受益范围。另一方面,重新审视西医发展方向,逐步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替代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在这种背景下,过去被否认和禁止的针灸、中医等传统医学方法,开始得到承认和重视,被逐步纳入西方各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必须振兴中医药


我国若继续走西医为主道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能力支 付日益增大的医疗卫生成本。我国卫生费用既不可能达到美国 1.3 万亿美元的水平(超过我国 2001 年的 GDP 总额),也不可能达其占 GD P 的 13%水平(这需要 1.25 万亿元人民币,2001 年实际为 5150 亿元,占 GDP 的 5.3 ,相差约 60)。近几年我国卫生费用增长较快, 占GDP 的比重每年提升 0.5 个百分点。照此速度,我国也要 16 年才能达到美国目前的支付比例水平,而实际上不可能这样持续增长下去。
更严重的是,中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的比例不到 40%,是世界最低国家之一,而发达国家是 70%以上,发展中国家也达 60%。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政府支出比例也无法达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再有,中国医疗价格上涨之快十分惊人,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据统计,90 年代我国综合医院门诊病医疗费用每年递增 20,住院病人住院费用每年递增 17以上,成倍地高于 GDP 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由国情国力决定,我国不应也根本不可能采用西方医疗卫生保障模式。


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必须振兴中医药


同时,西医的局限在中国也有同样表现,许多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据统计,1999 年我国西医临床诊断误诊率达 27.8%,其中恶性肿瘤误诊率 40%以上。我国抗生素占西药消费总量的 31 ,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 80%,世界平均为 30%。我国各类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 12-32%,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 20 至 50 多万人,大大超过是生产安全死亡人数。医源性疾病(因治疗因素产生的新疾病)已成为国人生命安全重大威胁,每年因此致死者占住院死亡人数的 20以上。有专家估计,实际状况比统计的更为严重。
第二、中医药学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几千年来,中医药发展形成了一套现实与超前兼具、普济与深入兼备、以“简便廉验”为特点的医疗卫生办法与经验,且中医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极具一致性。只要认真加以学习、继承和发展,完全可以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真正与西医并驾齐驱。
中医学强调防重于治,提倡养生。防病养生以心理卫生和心的调摄为首要,这正是西医现在刚开始重视的东西。中医强调上工医未病,即预防疾病产生,小病及时治,以免变成大病,这正是现代预防 医学所要求的。中医主张心理治疗,治病先治心,强调心理与身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这正是未来医学所竭力主张的。中医有 一整套养生理论和各类中医气功,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健身方式,这正 是现代精神心理学、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新型健身方式所要走的道路。


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必须振兴中医药


中医药简单、方便、价廉、效验。中医健身,从太极拳到坐禅入静,老少皆宜,早晚练上一遍,全天精力充沛。中医防病,春夏秋冬,从食补食疗到拔罐刮痧,老百姓都或多或少学习了一些防治疾病的方法。中医治病,从中药到针灸、推拿,许多医生都有一套对治普通疾病的办法,且治疗方便、效果显著。中医药价格低廉,据统计,2 000 年各级中医医院人均每天的住院病费用明显低于西医医院,部省市县四级医院分别低 147 元、151 元、67 元和 44 元。另外,对一些疑难杂症,中医有不少独特对治方法,效果为世界少有;对老年病及富贵病、“亚健康”等现代病,中医养生方法更是能起根本防治作用。


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必须振兴中医药


中医在防大疫上作用巨大。从始于战国成于西汉的《黄帝内经》, 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再到明清吴又可、叶天士的温病说,中医制服了一次次瘟疫,挽救了无数人生命。近几十年,中医药对一些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作用也十分显著。1956 年石家庄流行乙型脑炎, 师仲景法用白虎汤,疗效超过世界水平;1958 年广州流行乙型脑炎, 邓铁涛教授当年参与救治,统计中医之疗效达 90,且无后遗症。19 90 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对 1988 年上海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乙肝重叠甲肝与 1983-1988 年美国本土以西医药治疗同类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对比,中美死亡率比例为 1∶234。这次抗击 SARS,中医药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评价。
正是这种比较优势,使得相当大部分中国人仍然钟情于中医。尽管中医机构和力量远小于西医,但我国每年中医门诊量仍占全国医院门诊总量的 1/4,民间诊所更高达 63%。
第三、中国需要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70 年代,我国以世界 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 22%人口的医疗保健,共卫生体系的人口覆盖率达 85%,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受到了世界高度赞扬。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医药学和中医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


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必须振兴中医药


20 多年来,中国医疗事业、主要是西医取得了空前发展,但受惠者主要是城镇中享受公费医疗保障的 2 亿多居民。在普遍卫生服务和人均卫生经费支出上,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明显拉大了。世界卫生组织 2000 年对 191 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保障公平性进行了评价,中国被排在倒数第 4 位,为世界最不公平国家之一。世界银行统计,2000 年中国人均卫生经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20,排在最落后国家之列。中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与个人负担比例是 39.4∶60.6, 世界平均是 61.8∶38.2,最不发达国家是 59.3∶40.7。为此,中国受到了国际强烈批评。
中国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新思索医学事业发展战略, 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是普遍服务的,


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必须振兴中医药


真正将全体中国人民作为服务对象;必须是公平公正的,真正让大多数人都能享受最基本医疗服务;必须是价格合理的,真正让大多数人都能支付得起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必须是方便有效的,真正让大多数人能享受到方便与快捷、效率与效果兼具的基本医疗服务;必须是预防为主的,真正把“修养身心”和“治未病”放在首要位置;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真正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政府财力、居民收入的未来变化趋势。


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必须振兴中医药


中国特色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应采取的基本框架是:以预防 为主,城市中西医并重,农村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行。就是说,通过国家投入和政策扶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逐步使中医在城市能够与西医真正并驾齐驱,在农村则要发挥主体作用。只有这样的体系框架,才可能实现疾病控制“重点下移战略”(面向农村面向基层) 和“重点前移战略”(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要求,才能够全面提升中国人民健康水平,实现“2020 人人健康”的目标。要建立这样的新型体系,必须全面振兴中医药。(贾谦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医疗卫生   中医药   中国   卫生保健   西医   美国   中医   费用   体系   疾病   特色   医学   卫生   我国   医疗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