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医眼中的中医之美

远古以前,人类从荒蛮中赤身走出,为御病以繁衍昌盛,自然就有了神农尝百草的美丽传说。斗转星移,神农苦习。于是在以老庄孔孟为髓核,以诸子百家、宗教为羽翼的中国传统大文化的肥沃土壤里,岐黄之学由此萌芽而渐成奇葩。

千百年来中医一直保佑着中华民族,她浑身散发着中国特色的美。读《诗经》、《离骚》常常折服于古人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读《老子》、《庄子》又被其思想之美震慑。及至接触中医学,读《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其文言精辟,哲理深奥,处处闪烁着医学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仁慈博爱,持重至诚;在语言之美、思想之美之上方知宇宙之美、智慧之美。

一个中医眼中的中医之美

中医的思想哲学肇基于传统大文化。无文即无医也。《内经》所体现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和合、整体宏观、对立统一、随机制宜、防患未然等思想,完现了其与国学血缘的宗嗣一脉。我将国学精髓概括为“中、和、圆、通、仁”,而这在中医学中不仅悉数体现,更成了学术和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医是东方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医学实践蕴合而成的至大国粹。因此,就大的层面而言,一部中医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活化石。我以为,生命运变的本身即充满和体现了哲学与文学的瑰丽,而中医正是以哲学为魂、文学为翼、仁德为本来养护其常调控其乖。故中医不只是科学的医学,还是哲学、文学、美学和人文的医学。

中医的许多思想现在看来依然是前沿的,许多治疗手段和方法现代科学依然不能破解。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以养生保健为先,两千年前就形成的养生观与兴起于二十世纪末的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

一个中医眼中的中医之美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种追求。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这已超越了医学本身,体现了沉重的社会责任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所谓究天人之际,通渐变之病,循生生之道,谋天人合德。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其沉静、智慧的目光,纯净入定,全神贯注,病人宛如接受长者的爱抚,药理与哲理潜移而至,心灵欣然感应。药物可以驱邪祛病,哲理可以神爽疗心。中医将哲理药理融汇贯通,既医形体更疗精神,可谓标本同治。

   中医博大淳厚的情义常常令人感动。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 : 精与诚。 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提出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每次诵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一个中医眼中的中医之美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 ,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孔孟先贤以仁义忠孝倡天下,中医则以仁心仁术济苍生。以《伤寒论》横空出世而首开辨证(病)论治先河的张仲景傲成医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更成了中医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华佗不媚权贵和李时珍的兀兀艰辛;董奉的济贫蠲瘼而使杏林蔚然等无数历代先贤仁事,使得佛教普渡众生的宏愿在他们手里化成了生命之树长青的华丽现实。这种温馨的仁爱慈心不仅催生激励了历代医家的使命而奉献终身以赡学术,也使中医疗法在充分体现了一养二调三谫四化的治疗高境的同时,又在为生命机体的修治中洋溢着春日暖融的人性关爱。

一个中医眼中的中医之美

“医者意(艺)也”,其实正是体现中医之美的绝好说词。“意”是思维的灵感直觉顿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鬼斧神工。“艺”是身手与功夫,是庖丁解牛神圣工巧的妙手成春。看医家,面对病情宛如狱吏、将军、宰相、诗人之断案、用兵、治国和作诗:云遮雾障而慧眼独具明察秋毫;硝烟血肉而运筹帷幄奇正虚实;政机繁复而高屋建瓴纵横捭阖;家国山河而情酽意切拈须推敲。而医家面临的变化万千奥理无穷的机体症情益发更仆难数,比之军政吏诗每有过之而鲜不及,故医家需兼众行心智方可为之。脉枕上神随指潜捕象如猎而物我两忘探赜索隐;处方前如临冰渊审谛覃思而圆机活法匠心独运;用药时智圆行方胆大心细而调兵遣将锱铢必较。灵感如电光石火,神情或激越飞扬或沉吟低回,假形象与逻辑思维之双楫而宛如鱼鸟跃飞于高阔天海。

当前我国提倡中西医并重,其实中西医各有特色。面对复杂的世界,西医极力寻找其终极构成,表现简单之美。中医则承认其纷繁复杂,在纷繁复杂中找出规律,呈现出一种缤纷之美。治病必求本,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病常常让人肃然起敬。生就人身,不免世事纷争,百病杂生。而地分南北,天有四时,一刀切式的标准化,方便是方便,疗效可能大打折扣的。

一个中医眼中的中医之美

   读《黄帝内经》,知道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则感到另外一番气象。称心为君主之官,起初并未感到神奇,及至读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才对人体有了一种感觉。以前对肺只感到它负责呼吸而已,没觉得它象我们全身的宰相一样,行治节之权,朝百脉,通水道,十二脏腑之功皆受其约束指挥,不仅指挥气的运行,大开大阖,还深入的基层,直达体表,管到毛孔的开合。于是生活中就多了一份感悟和体验,无论是独处一室还是公共场所,总会自然的远离污浊亲近新鲜。肺的通调水道功能,让人觉得非常有派头,把水征上来,再布散开去,它不允许气道、水道有异物存在,所以它的特性是清肃。

西医往往治病往往在细节里寻,而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个很根本的特色,也是最常被人津津乐道之处。但如何理解整体观念则大有文章。过去我们容易把整体观念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体、从一个人的全局去考虑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然这也是整体观念,但还不是中医所说的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是把人放在天地这个背景里去考虑,人的健康也好、疾病也好,都与天地的影响密切相关,人与天地就是一个实在的整体。人作为天地整体的小局部必须服从整体。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就是发现作为个体的局部,在哪些方面跟不上整体步伐,在那些方面违反了整体原则,而治疗疾病就是把这些不协调因素纠正过来,使局部重新跟上整体步伐。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一个中医眼中的中医之美

   中医以造化之道、天然之药来调治自然的生命机体,尽显人道无限,更化思想为雄健之力。这种意象绚烂的文哲美医人诸学交融一体之大美唯我中华所独拥,是民族的无上福祉与自豪。

岐黄披日月之光而润泽华夏大地,亘古行远而自然难免风霜相摧,但无论敌意抑或无知,皆断难斫其筋骨而亡。它必将随着历史演进而柳暗花明、广佑寰宇,必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而万古流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黄帝内经   先贤   精诚   中医   医家   医者   天人   机体   哲理   观念   眼中   哲学   思想   自然   生命   医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