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间歇训练有助于对抗血管衰老

视网膜血管是脑血管床的一部分,是研究微血管健康的窗口。视网膜微血管表型的改变与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相关,并已被证明可预测一般人群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身体活动的好处已被广泛认可,但运动诱导的血管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仍不清楚。研究显示,高强度间歇运动可改善内皮功能和心肺功能,其效果可与中等强度连续训练相媲美,甚至优于中等强度连续运动。

高强度间歇训练有助于对抗血管衰老

瑞典斯德哥尔摩索尔纳大学医院学者为探索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机制,对84位久坐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题为《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modulates retinal microvascular phenotype and DNA methylation of p66Shc ge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XAMIN AGE)》。

高强度间歇训练有助于对抗血管衰老

研究目的

研究高强度间歇训练是否会影响心血管风险增加的老年受试者的视网膜微血管表型、p66Shc表达和氧化应激。

研究方法

84名有2个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久坐受试者(平均年龄59.4岁)被随机分到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和标准体力活动组。用视网膜血管分析仪测量视网膜小动脉和小静脉的直径。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氧化应激标志物3-硝基酪氨酸(3-NT)的水平。分别用RT-qPCR和methylate-DNA capture结合qPCR检测单核细胞中p66Shc基因表达和DNA甲基化情况。

高强度间歇训练有助于对抗血管衰老

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组:

标准身体活动组:根据欧洲心血管疾病临床预防指南的身体活动推荐进行运动。

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高强度间歇运动12周,不仅可以降低体重指数,改善体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情况,并有助于增加肌肉量及最大耗氧量。

此外还发现,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受试者视网膜小动脉直径明显增加,而标准身体活动组视网膜直径无明显变化,即高强度间歇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风险增加的老年人的微血管功能障碍。

高强度间歇训练有助于对抗血管衰老

研究者推测,其中机制或许是因为运动诱导了p66Shc基因DNA甲基化的重新编程,从而起到对抗年龄相关的氧化应激。

研究结论

高强度间歇训练有助于改善心血管风险增加的老年受试者的微血管功能障碍。这可能是因为运动诱导了p66Shc基因DNA甲基化的重新编程,通过这种机制,运动可以保护机体免受与年龄相关的氧化应激。

提示和建议

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指多组短时间的全力、快速、爆发式运动练习及每组练习之间短时间的恢复或低强度运动,一般还包括练习开始前的热身阶段和练习结束时的放松阶段。

高强度间歇训练有助于对抗血管衰老

这种特殊的训练方法自问世以来风靡欧美大陆,短时间内使得脂肪和卡路里燃烧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当然,因为强度太大,过分坚持也是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

因此,在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时,一定要建立在安全且身体能够负荷的情况下,按照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


参考文献:Streese L, Khan AW, Deiseroth A, et al.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modulates retinal microvascular phenotype and DNA methylation of p66Shc ge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XAMIN AGE). Eur Heart J 2020;41:1514–1519.

撰文 | 马博士健康团 周明珠硕士生

指导 | 马冠生博士

高强度间歇训练有助于对抗血管衰老

马冠生博士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

·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 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 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酪氨酸   血管   表型   微血管   心率   视网膜   欧洲   心血管   诱导   直径   衰老   基因   强度   年龄   机制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