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抓到筷子和叉子

刘 悦

我们的老祖先,吃烤肉的时候一定是用手抓的。吃煮肉的时候学会了用树枝挑着,用动物的骨头做成了勺子和叉子。

陶锅煮肉,肉沸熟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着吃,等肉锅冷却需要很长的时间,砍下两根树枝、细竹把肉从沸滚的锅汤中挟出,稍微凉凉就可以吃起来。久而久之,练就了熟练使细棍挟取食物的本领,这样吃肉,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渐渐形成了筷箸的雏形。筷子要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箸从竹声。”则恰好验证了这样的结论。

中国的孩子大都有过一样的经历,就是吃饭的时候学使用筷子。家长教、姥姥奶奶教,学不会就挨吵。一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方法讲究的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如果按进食方式来划分,人类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文化圈:筷子文化圈、刀叉文化圈和手指文化圈。手指文化圈最大,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大约40%,筷子文化圈与刀叉文化圈各占大约30%。饮食文化的差异和文化上的差异是一致的。

吃饭的方式,大家能想到的无外乎这么三种吧:一种就是直接上手,比如咱们的邻居印度;另一种是咱们熟悉的筷子,这个主要是中国和东亚的一些地区;还有一种是西餐使用的叉子勺子,欧洲美洲人吃饭用叉子。不,中国人也曾经用叉子吃,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

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

在温斯罗普时代,在当时的美国,用叉子吃饭几乎是闻所未闻的。通常,人们用手或木质勺子来吃东西。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有介绍说只有“少数富裕的殖民者”才选择使用叉子。

1633年6月25日,马萨诸塞的第一任州长约翰·温斯罗普在餐桌上拿出一把叉子,当时它被称为“劈开的勺子”。而神职人员则抨击这种餐具是“邪恶的”。他们认为,唯一能触碰“上帝食物”的只能是手指,因为手才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天然的叉子啊。就是到现在很多美洲欧洲的人还是喜欢吃东西后嗦一下手指。

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以筷子为用餐工具的国家还有很多,朝鲜、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这些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国家或是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真是高明极了!”

刀叉主要与欧美进食肉食为主有关,从前欧洲主要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至于刀叉是怎么通过游牧民族传到西方的,西方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刀叉的,目前还没有详实的史料和考古发现。

人们普遍认为,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因为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嘴里显得优雅些。刀叉需要并用,二者缺一不可。直到17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使用三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所以西方人刀叉并用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刀叉是西方工业文明、理性精神最直接的反映。

阿拉伯-伊斯兰抓食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印度人认为人的手比外在之物干净。手抓食有很多讲究:用右手绝不能用左手,他们认为右手洁净,饭前必净手,抓饭时四指并拢。像奶、粥之类的流食,他们用手竟也能像用勺子一样吃得一点不剩,令人惊叹!泰戈尔:“亲证自然,对自然必须有切身感受,直接用身体的一部分去接触自然,才能感到亲切。”

实际生活中我们吃饼吃馒头,烧饼也一直都是用手抓。西方人吃披萨也不会用叉子的。当然,使用筷子的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叉子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手抓与筷子、叉子到底谁更先进,各有各的文化优势。

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叉子   筷子   美洲   文化圈   刀叉   烫手   欧洲   勺子   西方人   中国   战国   讲究   手指   食物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