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化湿藿香茶,寒热都适合

醒脾化湿藿香茶,寒热都适合

今年我们这的天气特别的潮湿,闷,气温不是特别高,但给人感觉就是湿乎乎的难受,身边朋友,包括我自己,在这段潮湿的季节里,手上都长了小水泡,小朋友们是比往年更早长了痱子,有的小朋友是长了特别多的痱子。


这么潮湿的情况下,祛湿就是必须做的事情了。往年祛湿会喜欢煎煮一些茶饮,今年事情多,潮湿难受时恨不得马上就喝一杯祛湿茶来,于是能直接冲泡的祛湿茶很让我喜欢。


能直接冲泡就喝的祛湿茶,材料主要就是有气味芳香,能化湿运脾的化湿药物。


醒脾化湿藿香茶,寒热都适合

“土爱暖而喜芳香”,脾喜燥,讨厌湿,脾被湿困时,运化功能失常会导致脘腹胀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神疲乏力等。


化湿药材辛香温燥,能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同时辛能行气,香能通气,能行中焦的气机,可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等症状。


现代的药理研究也表明,这类药材大多能刺激嗅觉、味觉及胃黏膜,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道蠕动,使胃肠运动加快,以此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排除肠道积气。


化湿药物气味芳香,含有很高的挥发油,因此不适合久煮,若是煎煮,也要等其他材料煮好,后下比较好,以免发挥性的有效成分损失,降低疗效。


化湿药物不适合久煮,适合拿来做散剂,比如之前分享的豆蔻散。不想做散剂,拿来冲泡当茶饮用就很方便。


醒脾化湿藿香茶,寒热都适合

嗯,说到现在,很多人都会问化湿药物是哪些?其实化湿药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比如藿香 佩兰 砂仁 厚朴 草豆蔻 白豆豉 草果等。


今天分享的就是有关藿香的祛湿茶饮。


藿香是湿阻中焦时应用最广泛的,藿香温不燥,燥不烈,偏寒偏热都适合,而且藿香既能化湿,又能解暑,因此夏天最适合用,暑湿症也常用,如藿香正气散。


《本草正义》:“藿香,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清阳妙品。”


《药品化义》:“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醒脾化湿藿香茶,寒热都适合

6至7月是藿香生长最繁茂的时期,广东 海南地区的伙伴们,若是有新鲜藿香,就可以采摘了拿来食用,也能晒干了用。


当然,我们平时用的藿香基本上都是晒干的,广东地区的藿香也叫广藿香,是藿香中挥发油最高的,功效也是最好的。


藿香茶一般用量是5-10克,新鲜的就加倍用。我拿来泡茶时会看情况,若是就一个人喝,就泡一杯茶,用3克,若是全家一起喝,泡一大壶的就用6-8克。


醒脾化湿藿香茶,寒热都适合

搭配上呢,藿香最常的搭配是佩兰,佩兰也是化湿药,功效和藿香相似,但功效都微弱些,因此佩兰也更平性些。两者搭配非常适合有湿阻中焦的情况,能彼此增强芳香化湿的作用。


若是脾经湿热,有口臭,多涎,舌苔黄腻,甚至口中有甜甜的味道,粘滞甜腻的感觉时,可以单独泡佩兰茶饮用。


佩兰的用量和藿香相同。


我家经常是藿香8克 佩兰8克 陈皮3克,冲泡一大壶,然后全家当茶喝。


醒脾化湿藿香茶,寒热都适合

单独喝的,阿古爸更喜欢藿香和陈皮搭配。藿香3克,陈皮2克,冲泡饮用。


湿阻气滞,脘腹胀满闷的,就适合搭配行气的,如陈皮,香附,玫瑰花,佛手等。


醒脾化湿藿香茶,寒热都适合

我自己单独喝,最喜欢搭配丁香。丁香暖脾胃散寒,温肾止痛。


湿阻偏于寒湿的,脘腹冷痛的都适合搭配丁香这类温中祛寒的药材,除了丁香,还可以搭配生姜,高良姜,荜拔,肉桂等。


脾虚阻滞,脘痞纳呆,神疲乏力的,可以多搭配补气健脾的,如白术 白扁豆 苍术等。


脾虚湿聚,水湿内停的水饮、水肿类,可以搭配利水渗湿的,如茯苓 薏米 赤小豆等。


醒脾化湿藿香茶,寒热都适合

藿香搭配其他需要煎煮的药材,就需要把其他材料先煮15-20分钟,然后放藿香煮或闷3-5分钟就好。


煎煮的,我们家经常搭配的是藿香5克,茯苓3克 陈皮2克 厚朴2克 白术2克。


醒脾化湿藿香茶,寒热都适合

除了这些,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搭配,阿古爸爱喝绿茶,就会藿香搭配绿茶泡了喝,我有时看着金银花开了,也会藿香搭配金银花冲泡,新鲜花朵泡茶的香味很特别。


藿香的香味很浓郁,以上的搭配和用量都是参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增减。


醒脾化湿藿香茶,寒热都适合

特别要注意的,化湿药大多辛温,偏于温燥,容易耗阴伤津,因此阴虚津少,舌绛光剥的人要慎用这类茶。


藿香茶虽然比较平和,温而不燥,但也不适合长期每天喝哦,我在湿气重的时候,会隔1-2天,换着花样冲泡喝。


嗯,若是不喜欢藿香的浓郁香味,可以用佩兰,上面说的这些搭配也同样适用的。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中药学》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分享身边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藿香   佩兰   中焦   散剂   挥发油   适合   厚朴   寒热   陈皮   脾胃   用量   药材   丁香   芳香   潮湿   药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