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低血压”也这么危险,该如何治疗?

雍履平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雍履平先生汤、丸并用治疗低血压病。



原来“低血压”也这么危险,该如何治疗?

01

验方要义



方名:调压汤(丸)


组成:潞党参10g,炙黄芪15g,炒白术10g,当归10g,鹿角胶10g(烊冲),枸杞子10g,熟地30g,柴胡10g,升麻6g,醋香附10g,炒枳壳15g,葛根10g,陈皮6g,砂仁6g(后下),山萸肉15g,桔梗10g,细辛3g,麦芽30g,炙甘草10g,红枣5枚,生姜5片


功效:补元益精,疏肝升清。


主治:体质性低血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0剂为1个疗程。亦可制丸缓服。



原来“低血压”也这么危险,该如何治疗?

02

方病述略



体质性低血压乃指由于不明原因引起收缩压低于90mmHg,同时舒张压低于60mmHg,并以头晕、头昏、心悸、乏力、脉弱为主的一种循环系统疾病。


本病原因有原发性与症状性之分。


症状性者每因孕妇之胎儿或腹腔和盆腔肿物的压迫,或某些麻醉药阻断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或大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引起心收缩力减弱而心输出量减少所致;


原发性者病因不明,但仍与静脉血回流减少、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临床表现,急性而严重者,由于血压急骤下降,引起心肺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昏、面色苍白、心慌心悸、出汗、恶心、脉搏摸不到等休克危象;


慢性而较轻者,则有头晕头昏、面色晄白、精神不振、心慌心悸、乏力、纳差、腰膝酸软、胸闷、思睡或少寐、脉弱、血压持续偏低等症。心电图、脑电图及血常规检查,多无异常,或有轻微改变。


中医谓本病属“虚眩”、“气虚厥逆”等范畴,现统称为“虚眩”。


认为系因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劳累太过等,以致气弱血亏,心脉、清窍失其充养而表现以眩晕、疲乏、脉弱等为主的眩晕类疾病。


但余认为,仅以“虚眩”名之,尚不足以表其实质,当与“气虚厥逆”结合看,方可切合病机,也才符合临床实际。


从余用调压汤治疗18例的初步统计看,俱以补肾益气而收效,说明“虚眩”只能言其表象,而“气虚厥逆”,既阐发“虚”在“气”,又体现了“上下气不相接”。


18例中女11例,男7例,以女性患者为多;年龄17~54岁,平均32.2岁,以中年为多;农民11例,其他7例,以农民多见;病程3个月~10年,收缩压在75~89mmHg之间,舒张压在40~50mmHg之间,主要见症为头晕、头昏,面色晄白,精神不振,乏力,纳差,腰膝酸软,心悸心慌,脉弱或细涩,舌淡红或黯红。


脑电图、心电图及血常规检查多无异常,少数或极少数有晕厥史、跌仆史、季节性发作、胸闷、胸胁痛、腹痛、呕吐、少寐或思睡等,充分反应肾精肾气亏虚及肝气疏泄不及之实质。


由于元气不足不能化精,肾精不足不能化气,气不上布,肝失水滋,肝用疏泄不及,故出现一系列心脑供血供氧不足之虚损症。


此症与高血压阴虚阳亢或阴阳两虚不同,有更深层次之虚损,病机相异,治疗也必然不同。


余制调压汤,取补中益气汤、升陷汤、柴胡疏肝散化裁,以参、芪补元气,熟地补元精,鹿角胶补精血、通督脉、振元阳;


升麻、桔梗、柴胡、葛根升清益脑,香附、枳壳、麦芽疏肝悦脾;


山萸肉补肝涩精,细辛、生姜温肝通脉,当归、枸杞滋血养肝体,白术、甘草、红枣培土益木,精旺气充,气升血运,则升降有常,故治疗体质性低血压具有益精补元、疏肝升清止眩之功。



原来“低血压”也这么危险,该如何治疗?

03

病案举例



张某某,女,54岁,农民。


眩晕旋作,伴头昏、乏力、心慌多年,近已影响劳动及家务活。面色晄白,精抻不振,头晕头昏活动加甚,耳鸣,心慌,全身乏力,腰膝酸软,脉细弱,苔薄白,舌质黯红。


血压75/45mmHg,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界限性脑电图,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率60次/分,ST段轻微改变。诊为体质性低血压。


证属肾元不足,肝用疏泄不及,心脑血虚。


方用调压汤:潞党参、炒白术、当归、鹿角胶(烊冲)、枸杞子、柴胡、醋香附、葛根、桔梗、炙甘草各10g,炙黄芪、炒枳壳、山萸肉各15g,麦芽、熟地各30g,升麻、陈皮、砂仁(后下)各6g,细辛3g,红枣5枚,生姜5片


药服30余剂,复查血压正常,诸症消失。再制丸方以善后。


处方:潞党参、炒白术、当归、鹿角胶、枸杞子、柴胡、制香附、葛根、桔梗、炙甘草各60g,炙黄芪、炒枳壳、山萸肉各90g,生麦芽、熟地各180g,升麻、陈皮、砂仁各40g,细辛20g,红枣30枚,生姜30g


上药共粉碎为末过筛,以鹿角胶化水,红枣煎汤,掺水,水泛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次服5g,1日3次。3个月服完1疗程,随访1年,症未复发。


按语:体质性低血压与脑贫血颇有相似之处,只是一因一果而已。


前者为因,由于血压低,导致脑供血不足,则见头晕、头昏、心悸、乏力等症;后者脑贫血,因脑中血液不足,则有头重目眩,精神昏愦,面黄唇白,或呼吸短气,心中怔忡之症,此正与脑充血相反。


而脑充血一般多指高血压或因高血压引起轻度脑梗塞,用药与脑贫血亦相反。


脑充血需用赭石、天麻、菊花、牛膝等降压;


脑贫血则需用黄芪、升麻、柴胡、枳壳升压,尤其枳壳必用,枳壳不但可行气宽中除胀,因脑贫血患者往往食纳差,以其配砂仁,促进食欲最佳,而且可长肌肉、益气、利五脏,益气就在于可升压,因含N-甲基酪胺及对羟福林成份,升压虽不及枳实迅速,但对体质性低血压升压尤为适宜。


脑贫血或体质性低血压,切忌用天麻、菊花、钩藤、石决明、龙骨、牡蛎之类。


因为脑贫血多由宗气不能上升,即宗气不能贯心脉以助之上升,使脑中气血皆不足之故。


而宗气即胸中大气,内有元气源源不断之补充,外有天空之气时时而贯注,然元气乃为诸气之根本,根本一败,则诸气皆散。


故余制调压汤重用熟地养血生精化气,并伍以黄芪、党参、白术、鹿角胶、山萸肉、枸杞、当归、甘草、红枣一类补气补精补血之品,从根本填补,用少量细辛配以生姜,意在稍稍通脉通阳,过量则必耗血伤阴。


由于配伍有素,使其精旺气生,气升血行,血压回升,心脑得养,可得痊瘥。本案患者,多年体质性低血压,饱受病痛湮缠之苦,而一朝获愈,便是明征。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临证验方治疗疑难病》,雍履平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0.4。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低血压   葛根   脑贫血   枳壳   升麻   细辛   砂仁   熟地   白术   柴胡   黄芪   头昏   红枣   乏力   体质   危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