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不孕症”的穴位有哪些?

胡龙才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针灸治疗不孕症的主穴和配穴。



针灸疗法对女子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按传统医学的理论,辨证取穴。


如肾开窍前阴,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并与任、督二脉连络,从病机上看,心、肝、肾三脏的病变每易致女子不孕症。


为此,应从病因、病位和病机入手,辨证论治,立法选穴,根据虚实,选用补泻手法。



01

常用主穴



治疗女子不孕症,临床所取用的穴位,经过长期摸索、探讨和筛选,可取下列穴位。


一、三阴交(双)


取穴:从内踝尖直上3寸(或四横指),靠胫骨后缘处


针法:直刺1寸。


选按: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的会穴,有培补肾气、调理三阴经气的作用。


《千金要方》说:“女人漏下赤白及血,灸足太阴五十壮,穴在内踝上三寸,足太阴经,名三阴交。”


《中华针灸学》载:“主治月水不调。”


《针灸学》说:“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据周世璋氏等实验研究发现,测定排卵期三阴交穴的穴位电阻增加,在30例(多为不孕症)中有18例的穴位电阻增加,均集中在排卵期及其前后一天的时间内。


二、关元


取穴:在肚脐正中直下3寸(或四横指)处。


针法:直刺1.5寸。


选按:关元穴为强壮要穴。


《医学入门》说:“关元主诸虚损,及老人泄泻,遗精白浊,令人生子。”


《类经图翼》谓:“主治诸虚百损,白浊五淋,妇人带下瘕聚,经水不通。”


据临床实验观察,针刺关元、中极、曲骨等穴对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发现膀胱神经支配完整的患者,每次捻针时膀胱逼尿肌即收缩,内压上升,不捻针时,逼尿肌又复弛张,膀胱内压下降。


但在骶神经损伤仍处于脊髓休克期的病人,针刺对膀胱的影响,则完全消失。


三、中极


取穴:在肚脐正中直下4寸处。


针法:直刺1.5寸。


选按:中极为任脉与足三阴之会,以调节任脉和足三阴之气。


《甲乙经》载:“经闭不通,中极主之”;《神应经》谓:“月经不调,血崩不止,可灸十四壮”;《医学入门》说:“中极主妇人下元冷虚损,月事不调”。


据金问淇氏临床研究,针刺中极、归来、血海、关元、三阴交等穴,可使继发性闭经病人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


认为可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下,通过脑垂体前叶释放卵泡刺激素与促黄体生成素所致。


四、血海(双)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医生面对病人,用手掌按在病人膝盖上,掌心正对膝盖项端,当拇指尖到达的地方。


针法:直刺1寸。


选按:血海为足太阴脾经腧穴。


《百症赋》载:“抑又论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


《甲乙经》谓:“妇人漏下,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


血海穴适用于闭经、月经不调引起的不孕症。


五、气海


取穴:在肚脐正中直下1.5寸处。


针法:直刺1寸。


选按:气海为任脉经穴,可调一身元气,以气为血帅,气足则能统血而调经助孕。


《经脉图考》谓:“此气海也,凡脏气虚惫,一切真气不足,久疾不瘥者,悉皆灸之。”


《中华针灸学》说:“主治治赤白带下,月事不调”。


血海穴适用于全身衰弱,月经不调,子宫脱垂,不孕症。


六、肾俞(双)


取穴:在第14椎(腰2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1.5寸处。


针法:直刺1寸。


选按: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足,则精血自充,故取肾俞穴以振奋肾气,促进精血充盈。


《扁鹊心书》谓:“肾俞二穴,凡一场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壮。盖肾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根源,本牢则不死。”


《玉龙歌》说:“肾弱腰疼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多如体自康。”


对于肾虚引起的不孕症,可长期用艾灸,以补肾助孕。



02

常用配穴



一、百会


取穴:本穴在头顶上。从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脖子后边的头发边连线的中点。


针法:向后沿皮刺5分。


选按:本穴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


《史记·扁鹊传》说:“虢太子尸厥,扁鹊及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之有间,太子苏”。


《杂病穴法歌》说:“尸厥百会一穴美。”


本穴对于因卵巢功能失调所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足三里(双)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由外膝眼(犊鼻穴)直下3(或四横指),距离胫骨约一横指处。


针法:直刺1.5寸。


选按:本穴为强壮要穴。


《千金要方》载:“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玉龙歌》谓:“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补旺俞力便加,更把三里频泻动,还光益血自无瘥。”


《神应经》说:“治心腹胀满,胃气不足,饮食不化,腹内诸疾,五劳七伤,灸七壮”。


据现代研究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可使单纯性消化不良患者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


使人体裂解素增加,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三、命门


取穴:正坐或趴着取穴。本穴在第14椎(腰2椎)下凹窝中,一般与肚脐正中相对。


针法:直刺1寸。


选按:命门属督脉,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取命门穴以补肾阳。


《千金要方》谓:“妇人崩中去血,带下淋浊赤白,皆灸之。”《寿世保元》通:“治下血不止秘法,命门一穴……灸可七壮止。”


命门穴适用于肾阳不足,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婚久不孕者。


四、八髎(双)


取穴:八髎,即上髎、次髎、中髎、下髎4个穴位,在骶骨的4个骶后孔内。


取穴时,以食指尖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线的中间,小指按在尾骨上有有小黄豆大的圆骨突起的上方,中指与无名指相等距离分开按放,各手指所到达的地方是:食指为上髎,中指为次髎,无名指为中髎,小指为下髎。


针法:直刺6分。


选按:八髎,左右共8穴。这些腧穴通治月经不调,腰部疼痛。


《类经图翼》载:“上髎主治妇人绝嗣,阴中痒痛,阴挺出,赤白带下。”《甲乙经》说:“女子下苍汁不禁,赤沥,阴中痒痛,……下髎主之。”


在妇女行经期间可以测到次髎穴的导电量增加,次髎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适用于痛经不孕患者。


五、志室(双)


取穴:在第14椎(腰2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3寸处。


针法:直刺1寸。


选按:志室有益肾摄精作用。《类经图翼》谓:“主消阴肿,阴痛,失精,小便淋沥,背脊强,腰胁痛。”


志室穴适用于肾精不固,腰膝酸软,白带清稀,多年不孕及胎动易滑者。


六、阴陵泉


取穴:在膝部内侧,有一高而圆的骨突起,叫胫骨内侧髁。本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前面与胫骨粗隆下缘平齐。


针法:直刺1.5寸。


选按: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穴位。《针灸学》谓:“阴陵泉效能化湿滞,利下焦”,适用于湿浊蕴结下焦所引起的不孕症。


七、归来(双)


取穴:在肚脐正中直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处。


针法:向子宫方向斜刺1.5寸。


选按:归来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


《甲乙经》谓:“女子阴中寒,归来主之。”《中华针灸学》说:主治“妇人血脏积冷。”


临床上,针刺归来穴时,应斜刺45度,正好刺在子宫韧带上,可以用来治疗子宫下垂。余在新沂县棋盘医院工作时,曾针刺归来、三阴交等穴,治愈1例子宫下垂引起的不孕症。


八、神门(双)


取穴:掌后第一横纹上,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针法:直刺5分。


选按:神门穴为手少阴经原穴。


《千金要方》载:“主数噫恐悸不足。”《针灸聚英》谓:“主恐悸,健忘。”《类经图翼》说:“主治惊悸心痛,少气身热。”


据实验研究,针刺神门穴观察到明显的降压作用。


上海笫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报导,观察到针刺癫痫病人的神门、通里、百会、大陵等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的患者的脑电图趋向规则,或者使病理性的脑电波电位降低。


临床上,针刺本穴适用于治疗因精神因素引起的功能性不孕患者。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不孕症治验》,胡龙才著,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1990.6。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不孕症   穴位   扁鹊   任脉   针法   胫骨   血海   命门   太阴   月经不调   肚脐   膀胱   针刺   妇人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