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要用多少量才有效?

黄和 姜顺肖相如频道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


独行菜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播娘蒿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地。


重剂效验


一、元士亮医生重用葶苈子30~60g,配伍他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显著。[陕西中医,1990,11(3):110]


二、李新永医生用葶苈子30~50g,枳实30g,大枣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次,总有效率96%。[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3):158]


三、白玉昆医生用钩藤、葶苈子、泽泻、茯苓、车前子、白术、川芎、僵蚕、菊花、酸枣仁,随证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症50例,疗效显著,方中葶苈子用量为20~60g。[陕西中医,1985,6(1):36]


四、渠敬文主任医师认为葶苈子功擅涤痰消饮,行气消肿,除肺中痰饮,涤荡胃肠、腹腔、皮肤湿邪,所针对的病邪为痰饮水邪,病位在肺、胸腔、腹腔、皮肤。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水肿、肺心病、胸腔积液、肺水肿、心功能不全、腹水等,用量为15~60g。15g以下入煎剂利气降痰作用不明显,宜大剂使用,必配大枣15枚则安全有效。(《方药心悟》)


五、朱星江教授体会,葶苈子辛、苦、寒,有泻肺平喘之功,用于肺经邪实之咳喘痰多,且具利水消肿作用,对于因哮喘年久而影响心脏功能者,尤为适用。


常用量为3~9g,但只要配伍得当,辨证正确,用量可以适当加大,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一般病人用量在30g左右时,达到明显的泻肺平喘作用,对于个别顽固性哮喘可用到60g,此时可能有些病人出现腹泻,极个别病人出现呕吐。


如有呕吐,剂量应适当减少。如腹泻,一般可不减剂量,再加煨诃子9g。[《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六、张琪教授常用葶苈子25~50g治疗心功能不全,认为葶苈子具有强心利尿作用,以喘息不得卧用之最佳,因其直入肺经,以蓄水在肺为宜,否则利尿效果不明显。(《张琪临床经验辑要》)


七、徐嵩年教授是上海名医,对于慢性肾炎高度浮肿,胆固醇高,血浆蛋白低,大量蛋白尿,但血压不高者,常用自拟肾二方治疗。


药用黄芪、防己、葶苈子、麻黄、防风、苍术、大腹皮、川朴、赤小豆、鲜茅根、茶树根、附子,随证加减,方中葶苈子用量为5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


葶苈子,要用多少量才有效?


评 析


葶苈子,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通利之剂也,药效以通泄降利为特点。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效。主治痰涎壅肺,气逆喘咳,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


葶苈子为肺、膀胱经气分之药,功擅利气、行水、消肿满、泻热结,乃治水邪、痰饮、浮肿之要药。


临证之用主三:


①泻肺,葶苈子滑润而香,行善沉降,专泻肺气,凡肺气壅塞,水湿泛滥,肺痈喘逆,痰气结聚等证,皆可治之,如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渗出性胸膜炎等;


②强心,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葶苈子具有强心苷样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量,有显著的强心利尿作用;


③利水,既能上泻肺气以助肺之通调水道之功,又能下行膀胱而逐水,且可引领肺气下走大肠而泻大便。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葶苈子有利尿作用。故凡水湿、痰饮、肿满之证,均可用之。


常用量:煎服,5~10g。本品有泄利之性,易伤正,只宜于实证,故凡肺虚喘促,脾虚肿满均当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葶苈子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衰竭心脏的心搏血量、利尿、抗菌、抗癌等作用。


重剂效验中计举7位医家之证治,可见重剂葶苈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胸腔积液、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肾炎浮肿、眩晕等病证之经验,其最小用量15g,最大用量60g。


葶苈子毒性较低,历来医家称其泻肺行水之力峻猛,但临床治疗剂量较安全,即使大剂量应用时,亦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仅有个别用之出现过敏反应者。


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中毒症状。[药学学报,1964,11(8):454]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中药重剂证治录》,黄和、姜顺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0.9。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咳喘   胸膜炎   肺心病   效验   医家   疗效显著   主产   腹腔   药理   支气管炎   胸腔   水肿   剂量   用量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