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不仅仅是“温胃”

黄和 陈立山 等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高良姜”的用法。



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01

重剂效验


一、苏伯光医生是浙江宁波地方名医,自拟痰咳气喘方治疗咳痰气喘,年久不愈,体弱无力之证,疗效显著。药用高良姜250g,黄糖60g,水煎温服。(《中国民间名医成方》)


二、黄和医师常用高良姜治疗脘腹冷痛及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证属寒湿者,用量为10~150g。


临证主要用于胃肠道疾病,如配伍莱菔子、半夏,治寒凝痰滞胃痛;配三七,治寒凝血瘀胃痛;配木瓜,治寒湿络阻胃痛;


配木香、乌药,治寒湿气滞胀满疼痛;配附子、白术,治脾胃寒湿疼痛;配吴茱萸,治寒滞气郁呕逆、脘腹疼痛。


02

评 析


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通补之剂也。药效以辛散温通为特点,长于温补中阳,散寒去湿,止呕止泻,解痉止痛,且能温通经络,行滞散瘀,为治中焦脾胃寒湿之要药。


主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噫膈反胃,食滞,冷癖,诸寒疟疾,风牙疼痛,腮颊肿痛等。


常用量:煎服,3~10g。肝胃火郁之胃痛、呕吐等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高良姜有促进胃液分泌、抗溃疡、止泻、调节肠道运动、利胆、抗炎、镇痛、抗菌、抗血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缺氧等作用。


重剂效验中所举2例,反映了高良姜治疗痰喘及消化道疾病之经验,其最小用量10g,最大用量250g,可见重剂高良姜,其治主寒、痛、湿三证,而其病位首在脾胃肠,其次在肺。


高良姜无毒,虽为辛热之品而少燥烈之性,临床应用亦较为安全,可据证加大用量,冀获温中散寒止痛之良效。


高良姜,不仅仅是“温胃”


不良反应:高良姜水提物120g/kg给小鼠灌胃,动物无死亡。[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3):15]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中药重剂证治录》,黄和、姜顺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0.9。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中阳   腮颊   痰喘   莱菔   乌药   吴茱萸   效验   脾胃   药理   消化道   胃痛   名医   用量   溃疡   疼痛   高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