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利》

【概念】

出小便不利,指小便量少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症状。

本症在《素问·厥论》中称“泾溲不利”,《标本病传论》称“小便闭”,《水热穴论》称“关门不利”。《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称“小便难”、“不得解”。

本症易与小便不通混淆。小便不通指膀胱中有尿液但排出困难,近于癃闭;本症则为尿少或无尿。

小便疼痛指排尿过程中尿道疼痛,与上二症均不同,但在部分患者中此三症可以并见。 ”

常见证候

肺气失宣小便不利:小便不利,眼睑浮肿,继而四肢甚至全身水肿,伴四肢痠重,发热畏风,咳嗽喘促,或兼咽喉肿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数。

脾阳不振小便不利:小便短少,身肿腰以下为甚,神疲体倦,面色萎黄,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脘腹胀满,纳减便溏,四末不温,舌淡胖润,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肾阳虚衰小便不利:小便不利,身肿腰以下为甚,面色白,喘咳痰鸣,心悸气促,形寒肢冷,腰膝痠重冷痛,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尺脉沉弱。

湿热内阻小便不利:小便短赤不利,心烦欲呕 口苦粘腻,渴不欲饮,纳呆腹胀,大便秘结或溏垢,舌红苔黄腻,脉数。

气滞湿阻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口苦咽干,胸胁不舒,纳食减少,嗳气吞酸,食后腹胀,甚则腹大而按之不坚,舌红苔薄黄,脉弦。

鉴别分析

肺气失宣小便不利:本证多因风邪袭肺,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致。 水湿泛溢肌肤,水肿自面目而及全身,为本证特点。本证为表实证,兼见畏冷发热、骨节痠楚、咳嗽喘促、咽喉不利等症。治当宣肺行水,方选越婢加术汤。

脾阳不振小便不利与肾阳虚衰小便不利:皆为阳虚证,水湿内停均以腰以下为甚。脾阳不振小便不利多因寒湿入侵或劳倦内伤,中阳受损而致,运化无权,水湿不行则小便短少;肾阳虚衰可因久病伤阳,素体阳虚等而致,命火不足,膀胱不能气化而小便不利。脾阳不振兼见面色萎黄、纳减便溏;肾阳虚衰则有面色白、气促喘咳、腰背痠痛、四肢厥冷。脾阳不振小便不利治以温运脾阳、化气行水,方选实脾饮化裁;肾阳虚衰小便不利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真武汤主之。

湿热内阻小便不利与气滞湿阻小便不利:相似之处在于二证俱见热象,但前者为湿 热,后者为肝郁化热。湿热内阻因感受湿热之邪或水湿内停,日久化热,湿热胶结,三焦水道不通,乃见小便不利;气滞湿阻多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滞水道不利故小便 短少。湿热内阻,蕴于中焦,而见纳呆欲呕、渴不欲饮、大便溏垢等表现;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木横克土,故有胸胁苦满、嗳气吞酸、脉弦等见症。湿热中阻小便不利治以 清利湿热,攻逐水湿,方选疏凿饮子化裁;气滞湿阻小便不利治疗须以疏肝解郁、行气利水为法,方以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化裁。

小便不利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实证多因感受风、寒、湿热外邪而致,虚证则以阳虚为多。此外,临床上也可见阴虚小便不利者,因肝肾阴虚,津液不能输布而致,主症为小便短少色黄、眩晕耳鸣、心烦口苦咽干、五心烦热、腰膝痠软,或见反 复水肿,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养肝肾、兼利小便,《济生》肾气丸主之。至于汗出太过,或上吐下泻,阴津耗竭而小便不利者,当从其本而治。

【文献别录】

《杂病源流犀烛·小便闭癃源流》:“纲目曰:小便数而不利者有三,若大便泄泻,而津液涩少,一也,宜利而已;热搏下焦,津液不能行者,二也,必渗泻乃愈;若脾胃气涩,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化者,三也,可咽气令施化而出,如茯苓琥珀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中阳   不利   气促   萎黄   内阻   津液   源流   湿热   膀胱   水肿   实证   不振   水道   面色   心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